思想品德老师要有激情
思想品德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内心情感(良知)是否被唤醒、激活,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把各种规范、要求内化为品质。在这里,情感的唤醒、激发是难点,也是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以情育情,以心换心。
湖北省第二届思想政治优质课竞赛中,宜昌市张莉莉老师以高出第二名5分的优势一举夺魁,特级教师滕永义进行了恰如其份的点评:功成于情(指出了几处特别让师生感动、也让评委感动的片段)。苏霍姆林斯基深刻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教育。”是的,一位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热爱,没有精神、没有激情,哪能感染自己的学生呢?
我曾参加过一次德育培训,授课教师都是专家、教授,但是惟有李镇西老师讲课时,听课的教师多,秩序好,掌声大(这里我并没有贬低他人的意图,只是从比较的角度相对而言),原因就在于李老师有激情,能诉真情,因而能够打动(更确切地说是能够征服)听课教师的心。思想品德新课标更加突出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现行教材不再具有那种浓厚的理论色彩了,这给教师育人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载体。因此,我们教师无须过多地拘泥于教材,可以放心大胆地尽情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