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讲解
题目解说
“大小猫洞”是牛顿开猫洞的故事名称,作者以此为文题是想借洞说事,讲道理,又因为此故事流传较广,所以用其为题。
走近作者
金克木(1912~2000)安徽寿县人,著名学者,北大教授,第三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年以诗闻名,中年以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驰誉海内外,晚年以学术文化随笔赢得广大读者的敬仰。主要著作有《梵语文学史》、《雨雪集》、《难忘的影子》等。他一生笔耕不辍,直到去世前一个月,还在坚持写作。
背景链接
孙中山曾谈到“大小猫洞”,他说:“照普通的常识讲,开一个大孔,大猫可以出入,小猫也当然是可以出入,那么开一个大孔便够了,又何必要枉费工夫多开一个小孔呢?在常人都知道只要开一个孔,大科学家牛顿偏要开两个孔,这是不是很可笑呢?科学家做事,是不是件件事都是很聪明呢?由此便可以证明,科学家不是对于件件事都是很聪明的,科学家有了一艺的专长,未必就有种种学问的兼长。”同是关于“大小猫洞”,金克木先生独辟蹊径,从中悟出人本主义思想,认为开猫洞应当从猫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从人的立场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