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孔乙己 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课文讲解
题目解说
用“孔乙己”作为人物的名号,既切合人物满口“之乎者也”的特点,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的小说的批判对象。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多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后。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了新文化运动,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