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词与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 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3)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 ,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5) 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 ▲ ”两句诗的写作手法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7) “婵娟”在古诗文中一般是指月亮,比如在苏轼的“ ▲ , ▲ ”一句中,但在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句中,“婵娟”则是指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抬眼望去,夕阳正以xuàn烂的姿态,鸟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驻足市集、广场,聆听城市的喧xiāo、品味艺术的盛筵;走进博物馆、图书馆,咀嚼文化的成果、倾听历史的回声。当其他时代的特色像写意画一样渐渐映现时,这个让人困惑的时代,它的来龙去脉,慢慢从迷雾背后凸现出来。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uàn烂 ▲ 喧xiāo ▲
(2)语段中“咀嚼”一词的意思是 ▲ 。
(3)找出划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 改为 ▲
3.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