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
想一想,我本节课应抓住哪些要点?
1. 明确说明对象,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2. 归纳说明方法,并能分析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 概括说明要点,理清说明顺序。4. 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首先,我们要能够明确说明对象,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卷第17题《温差发电: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一文,问:第②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附原文片段:1993年,在法国的一个实验室,科学家在室温下利用30℃的温差推动小型发动机发电,点亮了几个小灯泡,首次证实自然温差作为能源的可能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拉斯加输油管利用寒冷的气候条件加强散热,以防止基土融化下沉,从而保证了管路系统的安全运行。受此启发,研究人员开始对自然温差能源进行实用化研究。1986年,经过约10年的试验研究,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以自然冷能制冷的冷藏库。]答案:这一段主要说明了温差发电的发展历程。
其次,我们要能够归纳说明方法,了解各类方法的作用。比如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卷第10题《城市绿墙》一文,问: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附原文片段: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答案: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围墙的实施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