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路: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