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复习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耍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