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结合页下注或借助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大意。
2.能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想像诗人的艰难处境并体会诗人的博大情怀。
3.通过反复诵读,揣摩朗读技巧,能准确流利并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学难点:
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一课时;二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高兴,今天能和九(6)班同学一起共度美好的45分钟。老师侧面了解到我们九(6)班同学学习特有激情、很有学习语文的才情。不错,要想学好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情感投入,要会动情,要有激情,要能忘情。特别是学习诗歌,又特别是学习伟大诗人的经典力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杜甫,同学们并不陌生了,请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 (生简介杜甫)
后人对他有何评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的一篇被后人喻为“千古绝唱”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初读感知
要求:
(1)读准字音
(2)揣摩感情基调
(3)把握节奏
2.大声朗诵诗歌。 (请生个别读,其他同学点评;老师范读)
三、再读明意
刚才同学们按照要求把诗歌读了读,可能还有很多的缺点(如情感上比较欠缺),不过不要紧,原因是我们对这首诗还不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页下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每小节诗的主要内容。
秋风破屋——群童抱茅——长夜难眠——愿得广厦
通过这个环节,我们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我相信诗中描绘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想像,各自再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