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知、情、意、行,从“引规则”-“找规则”-“辨规则”-“析规则”-“悟规则”-“定规则”这条线使学生由身边熟悉的小事来对规则由浅到深的了解到理解再到运用。使学生能处理好“我与社会中规则的关系”。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什么是规则?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规则无处不在
规则的分类(道德、纪律、法律)
1.国家制定 (或认可)
2.强制性 (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规范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来区别于其它的规范。(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第一节法律课,它是由心理、道德教育向法律教育的一个过渡,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