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编辑
语文:敬畏自然 教案15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下载扣点方式下载扣点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点数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学科初中语文
  • 适用年级八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8 K
    上传用户xuyunsong
  • 更新时间2012/3/7 15:36:3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1
0
资源简介
在教学《敬畏自然》之前,我刚刚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说,阅读教学有这样四种状态:一是零距状态,学习之前,学生对文本已经懂了或者基本懂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的程度在同一层次上,不存在明显的距离,学习近于循环重复;二是消距离状态,学习者对文本有所不懂,通过学习研究,基本上都懂了,疑难解决了,认知提高了,距离消除了;三是短距状态,学生在学习之前,与文本有较大的距离,通过互动或教师指导,认知水平提高了,疑难解决了一些,距离缩短了一些,但仍然有不懂之处,仍然存在着某些距离;四是远距状态,学生在学习之前,与文本有很大的距离,学习时云里雾里,畏惧重重,学习之后,与文本仍然距离很远。这四种阅读状态,哪一种状态最佳呢?毫无疑问,应该是第三种。第一种状态,读者与文本知识水平在同一层次上,读后,没有新的拓展和提升,不读也罢;第二种状态,有距离,但教学后克服了,提高是有的,但没有形成继续思考与探究的动力,帮助是有限的,缺乏后劲;第四种状态,距离太大,即使硬着头皮学,也收效甚微,让人得不偿失,望尘莫及,最后有可能失去信心;唯有第三种,本来有距离,阅读后缩短了一些,还存在一些,促使读者继续思考,既有收获,又有继续探究的空间,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种阅读状态,能不断地引领读者向广度开拓,向深度推进,让人不断地领略新的意境。(见《语文学习》2007年第5期《从第二态走向第三态》)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