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海燕 导学案
高尔基
◎学法导引
学习此文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海燕形象的内涵,先联系时代精神讨论研究,然后再点击网络,查找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结合这些背景与自己的新认识,再次思考海燕在那个伟大时代的象征意义。最后反思自己的生活,拓展海燕的现实意义。有条件的同学可组织开展一次“海燕”朗诵会,搜集一些关于新时代“海燕”的“英雄事迹”或诗词歌赋或美文,各自配乐或表演朗诵,把诗歌、音乐、舞蹈,甚至美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一次精神美味大会餐。
◎背景知识
1.写作背景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这种思想倾向的作品在当时是无法发表的。高尔基先把它寄给了莫斯科的《信使报》,在审查时,被书报检查官禁发了。高尔基又把这篇作品寄给彼得堡的《生活》杂志,也被当局禁止了。但作品的结尾部分《海燕》却被单独发表在1901年4月的《生活》杂志上,这是审查官的疏忽造成的。事实上,作品一经发表,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沙皇当局很快就发现了“漏审的疏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于是下令查封了《生活》杂志。
2、文学常识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92年发表了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3、象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