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外附中出了两名‘哈佛女孩’。”最近,上外附中有70余名高三学生收到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姜砺砺和尹禺然双双被哈佛大学录取。
哈佛大学录取率今年仅6.2%,能被录取,除了过硬的成绩,更需要超出普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这些除了她们自身的努力外,还与她们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两家的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的理念都是——“快乐第一,分数不重要”。
■“哈佛女孩”姜砺砺
从未参加过课外补习班
今年4月1日,姜砺砺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早在去年12月,耶鲁大学也已将入取通知书寄到了她手上。此外,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也同时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最终到底去哈佛,还是去耶鲁,姜砺砺说,她还在考虑。“比我优秀的学生大有人在。”姜砺砺说,自己只是胜在全面发展,有科研精神。
高一暑假,姜砺砺看《新发现》杂志,提到有几位科学家因发现了一种导电有机物获得了诺贝尔奖,是否可以用这个材料做出太阳能电池?从小喜欢科研的她将这个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给哈佛大学的申请材料时,着重介绍了这个有关“导电聚合物”的课题。
作文竞赛、数学建模、英语演讲……姜砺砺获奖无数,但从小到大,从未上过一个课外补习班,更多是靠自学。“上小学时,看到同学都去学《新概念英语》,我也想去,但爸妈说,为何不试着自己学?”姜砺砺说,她从此发现了自学的乐趣,不再依赖老师手把手教了。
父母育儿心得——培养学习兴趣、习惯
“哪天女儿考了最后一名,回来依然能微笑面对,不被打倒,那才是更值得骄傲的。 ”
昨天,姜砺砺的父亲用6个字对女儿作了一下概括:心态好,人格好。
姜爸爸说:“从小到大,我们从来不关心她考了第几名,分数如何,经常告诉她的是‘分数、名次并不重要’。”在姜爸爸的观念里,学习是场马拉松,开始学得好,未必能保持到最后,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在姜砺砺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姜爸爸就会拿自己的科研论文回家给女儿修改、提意见。让姜砺砺开心的是,自己的想法虽然幼稚,但爸爸从来都是认真倾听,一起探讨。姜砺砺对科研的兴趣就这样一点点被培养起来。
■“哈佛女孩”尹禺然
兴趣广泛的社会活动家
上小学时,就被导演选中拍电影,在影视圈一呆就是三四年;上初中时,尝试写自己的散文集,高中时出版发行;上高中时,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关注的是上海的外来务工者……尹禺然说自己不是个学术特别强的学生,却是个兴趣广泛的“社会活动家”。这些多姿多彩的社会活动经历都被尹禺然一一写进了申请材料,她申请的是哈佛的传媒专业。
父母育儿心得——鼓励孩子多去玩
“哪怕和异性交往也是在学习”
尹禺然的家庭教育同样宽松,父母从小鼓励她出去玩,经常带着她去各种博物馆。“不要把孩子从小框死在学业上,学习是个宽泛的概念,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种学习,哪怕孩子和异性交往也是在学习。”尹禺然的父亲教育孩子很有一套,他会要求孩子学东西,但学什么,由孩子自己说了算。“千万不要去打压孩子的兴趣,不要怕孩子犯错误。”尹爸爸说,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懂得放手,尹禺然很小就开始自己洗澡,三年级起就自己一个人放学回家。“她从很小就知道,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一切都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