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阅读:61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1/6 10:04:31
分享到:
如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是广东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就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谈几点看法:
1、 改变课堂时间设计,减少后进生
     因为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结构、能力倾向、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学习的兴趣等存在较大差异,老师在讲解新知识时,不同学生在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轻而易举的掌握并牢记,有的学生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以反应到脑中,慢慢记忆,例如:在教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时,有的学生在脑海中马上能建模因此函数的模式:y=ax+b,只要是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时都能够设出函数关系式y=ax+b,再利用题目已知两个条件(或隐含条件)求出a、b的值,但有的学生对待定系数法在理解上要慢慢理解,需要慢慢分析为何要设直线的关系式为y=ax+b,题目为何能这样设?如果没有给出分析让其慢慢理解,学   
生就无法理解接下去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部分老师在抛出新知识时,极少会顾及学生的认知差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于讲解例题来对新知识的应用,殊不知在对新知识还不知所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是让他们手足无措,知识无法真正掌握,随着数学教学的深入和新内容的增加,这部分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就会越来越薄弱、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教学中,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甚至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数学能力偏低的现象逐渐突出,渐渐这部分学生就会成为班级的后进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要减少后进生就要从老师的课堂时间设计出发,要留有给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时间,特别要关注不同接受习惯的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来反应新知识,再进行知识的运用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老师所教知识,减少后进生的产生,只有大部分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1.    教学目标要适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关系到整个课堂的设计,有什么的教学目标设计什么难易度的题目、怎样的讲解方式,因此目标的设计要适中,不能过高,过高的目标会导致教学设计内容过多过难,老师讲解过快,学生掌握起来会越困难,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达不到预期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标设计过低,则不利于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因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知道本节课要教会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当老师上课没有目标时,就会夸夸其谈,无法切中要害,教师不知教什么,学生更不知学什么,这如何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同时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能设计太高,也不能设计太低,教师在上课前要把握好本节课的目标,清楚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清楚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技能,要培养哪种思维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这些老师在备课时都要考虑清楚,明确下来,才能设计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习的深度、进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数学本体性,我们的课堂就有了导向性,课堂教学才有成效性,才能真正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