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倡导以探究性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变革学习方式,是指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们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据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倡导以探究性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探究式是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的特征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者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因此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有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四、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多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学评价也被扭曲了,重学生分数的获得,轻视能力的培养;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情意的发展。重结果,忽视过程;评价方式单一,过于依靠期中、期末考试,忽视平时的考查;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重视定量评价,忽视定性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扭曲导致了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死读书,读死书,学生心理压力大,负担重,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没有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制约了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所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从新课程标准不难看出,化学教学已不仅仅满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单一渠道,学生们不仅要学到书本知识,还要具备多种技能,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受益终身。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通过开展积极互动的教学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评价就应具有整体性,即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展开评价活动;过程性,即要将评价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学生中心性,即评价的客体和主体都应是学生;全面性,即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还要对学生的品德、意志、实际操作能力、作品等进行全面的衡量和评价。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评价范畴下,创新型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也非常清楚,既有利于科学地调控学生的参与面,又有利于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进而以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参与学习。
几年的教学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接受了以诱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重学习过程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即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作为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即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变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构建了学习主体,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