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作文技法 > 阅读文章

中考作文高分技巧:要走出三个误区

阅读:41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6 8:53:33
分享到:

   中考作文阅卷一直为人们强烈关注,作为一名阅卷老师,怎样判卷才能对教育和社会负责,体现考试的公平和正义呢?

  在中考中,由于作文占了很大分值,且作文的评判带有很大的弹性,所以作文阅卷每年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科学公正地评判作文,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 。所以,中考作文就是要考查学生是否表达真情实感?是否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否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否在为文造情? 何理解作文的”?曾有阅卷老师批评学生写挑战脆弱追求坚韧等话题作文时,有占一半以上的学生写了父母病亡的现象,但如果对这类作文都以 歧视的眼光来看,那不是对真有这种情况的学生不公平吗?所以作文的决不能与生活的划等号。一位专家说,艺术所要求的真实性不是严格的生活真实 性,无论作品的内容如何虚构,只要符合鉴赏者的审美视界,使他们感到可信,得到他们的认同,就有艺术的真实性。作文的应立足于真的情感 的体验真的事理,最终应归于言语表达的真实。因为只有言语表达的真实才能达到上述效果。有的作文虽,虽然写的是发生在自己 身边真实的事情,但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力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读来味同嚼蜡,让评判者感觉”;反之,有的作文写的事虽然不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但读来 让人感到身临其境,产生共同的审美感,这就使评判者感觉。作为阅卷老师在评判时,切不可简单从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来评判作文的真假,而应该从文 章中获得的感受来评判是否情感真挚、体验真切、事理正确,这样就可以评判作文是否真实。

  内容健康立意深刻

  不知什么原因,在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中,只提体裁要求,字数要求,几乎不提内容健康、立意深刻的要求。巴金曾经对文学的功能作了这样的概括:文 学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变得更美好。学生写作的目的也是使人变得更美好。过去我们传统意义上内容健康、立意深刻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带有政治色彩,在作文 评判中给了作文定性的标准,这对考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束缚。近几年来大家感觉到,中考作文命题者几乎都在试图不在政治的范围内寻找命题因素,而转向在情 感心灵、生活态度、过程方法上来寻找作文的话题,这既是让考生有与自己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东西可写,也是在避免学生因不谙政治可能带来的失误。其实,每个 学生的作文都有一个内容健康、立意深刻的问题,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提出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 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文是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作文的考查怎么能不要内容健康、立意深刻?所以,在中考作文阅卷中,要对学生作文进行 容健康、立意深刻的评判,看作文内容反映的东西是否是时代的主流,是否带有暴力、恐怖、色情的倾向,作文的立意是否扬善惩恶,是否颓废堕落。文如其人, 文由心生,在中考作文的评判上要有道德的审美性,要知善从善,要用文明进步的标尺来引导当代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文要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以作文字体优美、卷面整洁来认定作文的,作文字写得优美、卷面整洁固然值得鼓励,在评判时也应根据评分标准给予一定的分数,但毕竟此 项只占35分,最根本的还是写作内容和表现的思想情感;二是以华丽词藻为美。当前,学生作文的现象很严重,极个别学校还创造万能作文法” (见《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3期《谁能为万能作文法送终》),我们不反对作文的语言华美,但如果用背来的东西堆砌而成,这样的作文是 没有生命力的。所以,阅卷老师要细品学生作文中写得很的东西,思考其与作品主题的关联度,是否是作者的原生态语言,不能被美色所迷惑;三是以样 式艳奇为美。有好多学生东施效颦,动不动在作文前头来个题记,有的甚至在文章结束时还要加上一个后记。一篇很短的文章,是否真有必要在开头和 结尾都添个题记后记?作文的样式要为内容服务,一篇作文如果仅是外在包装华丽,而内容空泛,那决不是优秀的作文。所以,中考作文的评判,要有 正确的审美观。我以为作文之美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思想之美。阅卷老师在判阅作文时,能否体验到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感思想能否让读者产生美 感、受到震撼;二是思维之美,作文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言语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思维活动,思维的合理、连贯以及表现出来的智慧都是充满美感 ;三是语言之美。语言美在于能否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即俗话说的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而不是如挤牙膏一般挤出来的

 

     来源:网络  编辑:zywcoo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