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提取是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解题的前提,教师应十分重视教会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教学中应注意:
1)培养审题习惯通过练习训练和错题分析评讲,提高学生审题的自觉性。
2)教会审题方法要教给学生通过审题提取信息的方法。例如读题、看题要仔细;重点、关键或难点要多读几遍;边读边画简图,把文字转换为图形,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等。
3)提高审题技能通过典型的练习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接触缺少信息、信息冗余、信息隐蔽的题目,分析区别形似质异的题目,使学生逐步提高对题目中信息的敏感性。
2.思维定向失误
思维定向失误是指学生不能正确地把从题目中提取的信息加以概括,错误地进行课题类化,从而迷失了解题方向,造成解题错误。
(1)思维不足型当学生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的原因不够深入时,就不能主动地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加以概括,实现课题类化,从而对问题解决一筹莫展。例如:如果豌豆花中5个花粉母细胞产生的花粉粒全部成熟,并且其中的精子都完成受精作用并发育成种子,那么共能形成多少个精子和多少粒种子?学生不能很快找到此题的解题方向,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不能充分地展开,不能对题目进行概括。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高等植物经减数分裂时的直接产物是小孢子或大孢子,然后经过一次有丝分裂才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种子由受精卵发育成,如此概括后,就能推出此题的正确答案是40个精子和20粒种子。
(2)思维定势型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往往导致解题错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对黑毛杂合体豚鼠交配,产生4个子代,它们的表现型可能是()。A.全部黑毛;B.3黑1白;C.1黑3白;D.以上都有可能。如果学生简单套用分离规律:一对杂合等位基因杂交后代分离比是3∶1,就要错误地选择B。其原因不在于规律本身,而在于因解题定势套用了一般化规律,没有考虑到分离规律中3∶1分离比是统计规律,适合足够的样本;而本题恰恰是小样本,故使学生误入歧途。
(3)知识干扰型知识干扰又称知识的负迁移,指先前知识对解决当前问题起阻碍、抑制作用,从而使解题发生困难,出现解题错误。例如:用黄豆生豆芽,1kg黄豆生5kg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A.变多;B.变少;C.先变少后变多;D.不变。学生往往会错选A,这是由于受生长发育同化作用(光合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旧有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不能从题目中提取的信息“生豆芽”中概括出这是一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见光),相反要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思维定向是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解题,展开思维活动,进行概括类化等思维操作的关键步骤。要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完成思维定向和课题类化,教学中应注意: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获取过程,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的实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灵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它与思维的发散性是相通的。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设计变式型习题,通过一题多变型习题和一题多解型习题的解题训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灵活。
3.知识再现失灵
知识再现失灵是指不能再现解题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知识再现失灵主要表现为无法再现知识(遗忘)或再现不正确(错误)或不具有再现的知识。
(1)知识遗忘型常有这种情况,在测验之后,有些学生后悔地说:“这么简单的题目我当时怎么想不起来。”似乎被掌握的知识却又不能回忆和再现了。这属于知识遗忘型。知识遗忘型固然与测验焦虑引起提取背景知识的阈值升高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合理的编码,使其难以通过问题情境的驱动提龋知识被编码的实质是指知识被条件化,即在认知结构中被编码的知识附加有适于不同背景中的应用条件,这些条件对应着有关问题情境中的意义单位,这些意义单位通过条件驱动背景知识的提龋没有被编码的知识,则不具备被提取的中介——应用条件。
(2)知识误解型当提取未被正确理解的背景知识用于解题时,即发生知识误解型解题错误。例如:“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间聚集着蚂蚁、蜘蛛、蚯蚓、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食物网;D.种群。”解此题需要学生准确地提取关于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食物网的概念性知识,当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区别这些概念性知识时,就会选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