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精讲与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最佳结合
叶圣陶先生指出: “教师自始即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叶老的论述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要以“导”来发展学生的智能。但“导”不是说不要教师“讲”的形式,而是要“精讲”,做到导中有讲,讲中有导。精讲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讲的内容精和语言精。内容精主要指要讲教材和学法中的重点、疑点、联系点等,重点,就是指在知识的内在结构中,那些处于统帅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关键问题和内容;疑点,是指那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联系点,是指起着知识前后联系作用的地方。但具体到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章节生物知识的特点进行“精讲”,对不同类型的课也有不同的要求。至于语言精,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简练上。教师做到了精讲,所占时间少,大部分时间可留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即阅读、观察、讨论、绘图、制作教学模型、实验、做练习题等。但又不要求学生多做题,而是从这节知识的整体出发配置题型,用基本题型(包括变式题)分别对这节知识进行逐层的有限覆盖,配置问答题,综合题目,寓各项思维训练于这些题型之中,这样,在质和量方面都得到了保证。
四、教师鼓励创造与学生积极探究最佳结合
学生主体地位最佳表现就是充分发挥创造才能;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在于极大的调动学生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创造力而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每设计一项活动,教师要研究各类学生的智能类型,既要使智能较差的学生跟得上,又要智能好的也有所得,让各类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异议,并鼓励他们搞小发明、小创造,同时,在课外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产生思维的联想。总之,教师要遵循创造性思维的规则和方法,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把握好思维的方向和类别的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开拓新的思路,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使教师鼓励创造与学生自我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让一代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在祖国的大地上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