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实验发现法”教学初探

阅读:53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3 8:30:06
分享到:
2、从感性知识入手,诱导学生解“疑”
     学生有了发现问题的基础,就能根据问题寻求解答方法。例如,讲“鱼的侧线是怎样形成,有什么作用”时,我先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鲫鱼体表,再做实验:取两条活鲫鱼,一条侧线完好,另一条去掉侧线,分别放入两个鱼缸,然后搅水数圈,观察这两条鱼的游泳方向与水流方向如何?各自的感觉怎样?这样可使课堂气氛活跃、有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3、分组实验,人人动手,教师巡视指导
     我校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想法奇特,逆向思维发达,我鼓励他们人人动手解剖鲫鱼,并亮出解“疑”方法,以引发争论,得出正确结论。如讲“鱼的游泳器官”时,让学生分别剪掉鲫鱼的胸鳍、腹鳍和尾鳍,再观察其游泳姿势,并放录像。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发现了:胸鳍、腹鳍能保持鱼体平衡;尾鳍控制鱼前进的方向。这个正确结论源于学生认真的实验和细心的观察,这一方法在“解剖鲫鱼,认识内部构造”实验中也得到进一步的印证。由此可见,学生完全可以用“实验发现法”来获取知识。
4、测试讲完“鱼纲”后,进行一次测验,然后分析试卷,师生共同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体会
     通过“实验发现法”教学,我体会到这种教学法克服了“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因为“注入式”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迫学生记忆的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使学生智力发展受到限制。而“实验发现法”教学一环扣一环,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灵活地掌握新知识。据了解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能永记不忘,举一反三。所以说“实验发现法”教学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教学法。当然这种教学法也并非完美无缺,因为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设备、实验场所及鲜活的实验材料,且比较适于小班教学,这样教师才容易照顾到每位学生并及时答疑。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