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富教学的数学背景文化
思维往往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数学史、数学名题、数学趣闻、数学名人故事等,将数学知识与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从而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有理数乘方》一课中那个有趣的国际象棋发明故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丢番图的墓志铭,都可视为很生动活泼的引入故事,而学生往往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数学史,在引入无理数时讲讲数学史上的三大危机,在引入概率时讲讲赌桌上的概率缘起,讲讲勾股定理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欣赏一下埃舍尔运用递归思想创造的美丽版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去研究一下柳卡问题,拿破仑的分圆问题。让我们还数学以新奇,给学生以兴趣。
二、让数学变得好玩
教书几年,有时会听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就是对玩有感兴趣。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数学也能变得“好玩”,那么学生就能更乐于接受数学。而中、小学生思维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具体的经验材料的感受、认识与把握。经验材料越丰富,就越有助于学生的概括、判断、推理、分析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玩”的过程中培养这种经验,如在《可能性大小》这课时讲到机会均等,当时采用了“抢30”的游戏,宣读了游戏规则后,我说:“我来当擂主,大家来打擂。”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我让最先举手的同学上来打擂,我说:“这样就先让你报数吧,我后报。”……一轮过后,就有机灵的同学觉得这个有问题,第二个上来的就不再上当了,坚决要后报数,可惜未抓住问题的关键,没有抢到关键的数字,依然败北。又过去一轮,这时有同学明白了问题的所在,在几番尝试后,学生了解了游戏的窍门。
切身的感受会带来比单纯的讲授更深刻的理解,尤其在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中,经历与体验更是必不可少。
当然,让数学变得好玩,不止限于游戏,很多的动手操作,如制作圆锥,制作立方体,绘制实物的三视图等,会带来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推动理性思考。
三、适当的幽默与肢体语言的功效
沟通靠的是语言,幽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语言方式,是艺术化的语言。适当的幽默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所谓的教学幽默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出幽默感,使学生忍俊不禁,引发出会心的笑,也可以用适当的小幽默,起到一定的活跃气氛的作用。所以平时多收集一些小笑话也是很有用的。
除了适当的幽默,肢体语言也很重要。据研究资料表明:在信息的传达中,语言的表达效果仅占7%,语调的表达效果占38%,肢体语言的表达效果占55%。教师做的手势,不仅有强调、示范的作用,更能比言语更清楚的表达鼓励及制止学生的行为,而手势的适度、协调、大方,更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一些理论而又抽象的知识经教师生动、易理解的肢体语言一变通,便变得具体而明确,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