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学好地理要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从而作出有效的贡献,可以说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同学们学习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书本里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同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而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对学习地理尤为重要。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外出和各种书刊、新闻媒体网络等,尽可能地开阔自己的地理视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难以感受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尽可能地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活学巧用,从而增长才干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8、学好地理要学会掌握用图的方法
地图形象、直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因为任何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也离不开空间。因此,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树立空间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
图的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使同学们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但掌握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明确地图构成的基本条件及要素。用图时,能准确地认清图中文字、符号、点、线、面所表示的地理含义。
⑵凡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类图像,同学们都要认真读懂,一一理解,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地理规律,解决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⑶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同学们要动手勾画和绘制,以便加深印象和记忆。如月相成因示意图、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天气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工农业布局图等。
⑷在学习和复习中,凡能在地图上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地名、资源、河流、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⑸充分利用填充图册,将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认真规范地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
⑹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
9、学好地理要学会读书的方法
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和地图册,同学们读书应做到:
⑴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边看课文,边看地图册,把文字内容落实在图像上。
⑵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俗话说: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疑问,不断地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敢于向疑难问题挑战。同时,要打开思维,认真思考,注意方法,抓住关键,勤学好问,弄懂每一个疑难问题。要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⑶学会笔读。勤于动笔,手脑并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读地理书时,一是边读边勾画重点、难点、要点,也可以打上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可以作简单的眉批,这样有利于抓住要领,加强读书印象,利于复习巩固。二是边读边写提纲。通过阅读教材,分清主次,理清各种关系(主次、并列、因果、从属等),能按地理知识的结构,写出阅读纲要或制成简单的表格、图表,形成知识框架,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三是边读边绘图,即将文字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⑷声读对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原理或结论、需要长久记忆的知识等,可声读。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等一系列内容,反复朗读,能增强记忆效果。对低年级同学可个人读、分组读、集中读,对高年级的同学则可默读。
⑸为了提高读书效率,在读书过程中应注意:一般内容快速读;重要内容反复读;疑难问题仔细读;前后联系对比读,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读书计划。
10、学好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其要领是:
⑴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笔记、地图、作业及试卷。通过阅读,使同学们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阅读时应注意:一是采用回忆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回忆要有条理、顺序。在回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随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以便整理复习笔记时使用。二是对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习巩固。对地理概念的复习,要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采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如提高兴趣法、形象记忆法、重复强化法、理解记忆法、谐音巧记法(如记忆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6种矿产名称,除稀土外的钨、锑、锌、钛、钒,按其谐音可用“吾北心太烦”就容易记牢了)等等。对地理原理的复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脉络,用理解、记忆加应用的方法。对综合性地理问题,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区域性地理问题,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规律性问题,采用归纳法。对地理时空问题,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策略。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人口流动路线等)串点(城市、自然保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沿长江干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干线,所在农业基地。序列化策略,即演化过程按顺序排列。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等。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转化的过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从属关系等地理事物演变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并且运用演变规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又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⑵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提纲—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各类比较图表—让知识更清晰;简易地图—形象、醒目,易于记忆。
⑶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深领会。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题量要适中,不陷入题海之中;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练习要经常化。
综上所述,功夫不负有心人。深信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只要做好以上常规和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并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学有成效。当然本人意在抛砖引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之更加完善,这样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