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他既要紧跟国内外形势, 把握时代脉博, 又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贴近现实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学生疑点、现实近点,并将这三个点适时地引入课堂,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抓住“社会热点”
现在中学生思想活跃, 见多识广, 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特别关注, 喜欢探究。针对这一实际, 我常常结合课文内容, 不失时机地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在作简介后, 积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评析。 在评析时, 我一般不急于定调子、下结论, 而是引导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各抒已见, 我从中给予适当点拔。此举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显得重要。与此同时, “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也在人们头脑中滋生、蔓延,有些人见利忘义,有些人做了金钱的奴隶, 甚至一些高官也被铜臭所腐蚀。如何对待金钱, 大家议论纷纷, 众说不一。 我及时将这一社会热点引入课堂,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之前, 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三个问题 : “金钱是什么?”、 “金钱能否万能?”、 “一切向钱看会带来什么后果?”去查资料去思考。我自己亦认真查阅资料、静心思索。由于准备充分, 讨论会开得很成功。在讨论会上,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让大家摆事实讲道理,从各个角度审视金钱。通过探讨,大家弄清了金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是商品交换的媒介。金钱并非万能,没有商品作保证的金钱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人们一切向钱看, 崇尚金钱万能, 势必沦为金钱的奴隶, 那必将导致可怕的社会风气:一切都商品化了, 一切都金钱化了, 人与人之间都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物欲横流、 利欲熏心、犯罪猖獗, 这哪有什么美好生活、幸福人生可言?最后我还告诫大家, 要做金钱的主人, 不可做金钱的奴隶, 将来要靠劳动致富。这样做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多了。
近一年来, 被我引入课堂的社会热点问题就有:三农问题、反腐败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台独问题、科学发展观问题、建设和谐社会问题、科教兴国问题、反恐问题、以法治国和依德治国并举问题、诚信问题等等。
把社会热点适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加以评析,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他们的思维火花, 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深受广大学生欢迎。这样做也大大提升了我们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效果真的不错。
二.抓住“学生疑点”
中学生正处在认识世界, 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阶段。他们涉世未深,社会经验少,认识能力低,加之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复杂多变的大世界对他们影响很大, 不容他们不思索、不探求,所产生的疑点、误区自然少不了。这些思想认识上的疑点不解开, 会大大影响他们健康成长。敢于和善于为学生释疑解惑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