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适应青年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角色多重性以及培养人才多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探索辅助资料的多种运用方式:
(1)联系法。理论学习联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事实材料。
a.理论学习与生动、典型、有现实意义的事例结合,此为最基本的方法。如讲主观能动性结合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和太行山区人民艰苦奋斗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感人事迹;讲政党制度中多党轮流执政的实质,结合美国总统大选(小布什当选)系列报道,深入浅出,说服力强,易激发学习热情。
b.将知、情、行统一于辅助资料中,既保证了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完整性,又将知识学习和能力、素质要求紧密联系。
c.所选资料充分体现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d.注意文理渗透,以理辅文。如用化学的物质能量转化实验说明“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用物理光的折射体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等。
(2)引路法。以各种辅助资料引入新课,新颖别致。
a.科学理论引路,如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来论证理解“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然后对“贡献是人生价值主导方面”展开讨论。
b.著名论断引路,如用“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引出“发展的观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引出“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数据图表引路,如用“中、美、日、印等国一百万吨工业产值(美元)数据”引出“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d.典型问题引路,如“团员烧香拜佛是不是宗教信仰自由的表现?”等。用各种辅助资料引路,既有新鲜感,又使材料相对集中,既调动学生思维,又有很大启发性。
(3)主题法。提出学习主题,教师收集材料,将理论知识学习、材料运用分析、思想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典型的是“讨论法”。
(4)激活法。通过新颖、信息感强、逻辑性强、趣味性强的辅助资料灵活多变的使用,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课堂富有生机。
a.导入新课活,如小故事、事政新闻等,以撬“头”来带动摆“尾”。
b.总结全课活,利用辅助资料达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举一反三、情感升华、落实行动等作用。
c.典型材料设问活,如结合荔枝上市、落市价格变化的实例,将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价格、供求大小、价值规律等众多知识点联成网络,层层设问,环环紧扣,直至水落石出。
d.反项思维设置障碍,以“死”激活,即使用一些看上去与结论相悖的辅助资料进行教学,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自主寻找答案。
(5)情景法。主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如用网上漫画一只红杏出墙来说明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用课件水变牛奶、牛奶变水的小魔术分析现象和本质及其关系等。学生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方法可根据教学目标综合使用,使学生融成对问题的整体认识。
三、排除“障碍”,拓宽新路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辅助资料的引进和利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辅助资料的运用要适度,要保持其辅助性、补充性,不得“越位”,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用好辅助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2.教师要做好材料的分类、筛选、综合、更新等工作,注意材料的代表性、时效性及教育价值。
3.材料使用要到位:加工选用到位、课堂引进时机到位、综合教材到位、层次发分析到位、使用教学时间到位、教学过程六环节中材料利用整体把握到位。
4.材料使用要注意读、议、析、结四环节,尤其要重视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努力排除以上“障碍”,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政治课利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有助于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期间分析材料、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需求和能力,以及得到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基本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材外辅助资料的有效利用是对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机和谐的结合点,在新形势的需求下对其加以改革和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一环。
面对教师来说注重辅助资料的引进和利用,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掌握、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能使教学基本功得到提高,能全面塑造个人形象,增强个人魅力。
研究教学转型,青年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有关理论和实践,讲究辅助资料引进和利用的科学性、教育性是必要而且重要的,辅助资料的有效运用不仅使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而且成为改革教学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每一位现代教师都应重视辅助资料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
参考书目:
《学与教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 《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
《教育原理》《新编教育学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