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提出
思想政治课是职业学校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育、马克思主义经济常识教育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理论的多,具体的少;远处的多,身边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程序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折中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课前演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一)课前演讲。
在政治课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我采用了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与评说的方式,即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新闻,也可以是社会某一现象或社会热点(为保证质量,教师可事前了解),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合作式讨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挖掘其意义,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升华,从中获得启迪。这种方式如能长期坚持,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自学教材
它是这一模式的最为核心的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三)讨论交流
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经济常识中讲到市场经济时,学生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它在配置资源过程所起的积极作用是计划经济所无法比拟的,这些缺点和不足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学习了公民的投资行为主要有储蓄、股票、债券、商业保险后,可提出“你认为哪种投资方式最适合自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