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政治教学中时政渗透方法的探讨

阅读:54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5:47:03
分享到:
  我在进行各种时政专题课讨论中还发现开展时政课堂专题研究有利于时政内容有效的运用。如果把时政与课文知识有机结合,可以使书中枯燥的原理变成分析社会热点的有效工具,大大提高了学生平时关注时政的兴趣和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三、时政剪报制作与评述
  美国的阿尔温·托大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是素质教育也是终生教育的需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必须在自主学习中渐渐离开老师这一拐杖。在教学改革的这一实践中,我发现当老师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施展才艺的舞台,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体现与发挥,他们在许多方面能做得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
  在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内,我让大家按小组收集资料,以《从家乡变化看祖国改革开放政策》为题从不同侧面了解上海的变化,并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时政剪报,用自己所了解到的现实来理解改革开放的作用。
  “十一”假期刚过,剪报交上来了,可以说各有特色:有的同学利用自己的爱好特长,把它变成了一幅山水画;有的把它当作黑板报来制作;有的还对收集的材料做了点评,为课堂剪报评述打下了基础。各小组在剪报的版面设计上可谓各显其能,细心观察后就会发现原来在制作剪报内容时,小组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爱好写作的成了简报编辑,消息灵通者成为简报通讯员,爱好绘画的成为美术指导,善于解说的同学当然被推为评论员,为了小组的荣誉,各司其职。在课堂简报评论时各小组的评论员也各显小组特色,有的描述绘声绘色,有的条理清楚,最令大家惊奇的当属李学峰同学,平时说话结巴的他,那天竟然也有条不紊,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在加大,上海又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有可能遇见外宾我会主动介绍上海的成就,并用英语与他们交流,告诉他们‘WELLCOM TO SHANGHAI ……’”多么纯朴的想法,他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从他们的所做的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剪报的制作中他们显露了各自的才能,又不经意间将其他学科所学整合进了政治学习的课堂(计算机、英语、语文等学科内容);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补充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在小组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精神,认识到团队的能量是巨大的,大家在工作中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另外从教学工作而言,时政材料散而多,上海的变化何止一个两个,老师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收集的资料相对而言比较多,全班进行交流,可以达到一个资源共享的效果。
  这一时政渗透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前期的准备工作繁琐而且费时间,但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能有效地培养他们对材料的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和活力。
  如果能合理有效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时政渗透方式,既能轻松地实现教学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能力的一种欲望。在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时事材料研究,并放心让学生去做,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长才干,而时政材料在课堂中的运用方式是多样的,只要留心合理的利用就能起到好的效果。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