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扬地图教学之长
直观性一直是地理教学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地理图像,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形式,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因为几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图像完整表述。
怎样充分发挥图像化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我们认为:
第一,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在充分运用好“三板”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利用投影、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力求教学内容图象化。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与图像系列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尽量使文字内容图像化,图像内容概括化。具体作法有:
①变死图为活图。如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自制活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公转运动。利用电教手段制作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动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化繁图为简图。如将世界轮廓图简化为几何图形。将黄赤交角的变化用共面直线来表示。
③变文字为图像。五种地形的异同点可用图象展示(地形图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则采取边画地图边讲授的方法。其结果事半功倍。
④创设寓意图。利用“苦难的母亲”、“地球出汗了”、“小鸟的哀鸣”、“鱼儿变瘦了”等寓意深刻的漫画、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观念的理解。
四、驾自主学习之舟
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中心,大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笔者认为主要地理活动方式包括:
1、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谜语、图上旅游、政区拼图、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故事会等。
2、地理实践活动。如等高线制作、区域规划、筹建小小气象站、举办地理板报等。
3、社会调查活动。如环境状况调查、资源调查、家乡人口调查、工农业生产布局调查等。
4、地理体验活动。包括直接体验。如郊游、参观、访问、野外考察。间接体验。如观看录像、电影、欣赏地理专题报道等。
5、合作学习活动。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不便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差异等条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布置学习内容,提出若干问题。第二步,切实落实好课前预习、自学工作。并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行家、拜师求教。第三步,分组讨论梳理知识,相互解答教师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开展竞赛、评出优胜小组。第四步,教师进行简要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五、走因材施教之路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由于自身哲学观、心理学基础以及方法论的不同,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设计模式。
目前,影响较大的课程设计有三种,一是学科中心模式,二是学生中心模式,三是问题中心模式。我国传统教材是典型的学科中心模式的产物。义务教育的中学地理新教材力图吸收三种模式的优点,将“教材”变为“学材”。虽然可读性增强了,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减弱了。针对这一特征,课堂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第二阶段,采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建立、扩展与优化认知结构为目的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进一步理清学科教学内容体系。这是我们必须从整体上驾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