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以“知”导“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其教学实效,始终是摆在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长期的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课堂教学固于一定模式之中,导致课堂教学少有生气,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致使“知”和“行”脱节。表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道理讲得多,联系实际少;二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三是只局限于书面作业,行为督促少。
为改变这些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状况,我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以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实效。
一、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初一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乐于接受熏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以调动主体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故有其严肃性、枯燥性的一面,如若照本宣科,则必然出现“听者昏昏然的局面”,学生会在这种“闷课”下失去学习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任何教学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过去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因此,在课堂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根据初一教材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该谈的谈、该讲的讲、该讨论的讨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爱国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框,可采用启发式和讲授法;内容简单易懂、条理清楚的内容,如《生活需要友谊》一框,可采用阅读法和让学生自己发言的方法;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涉及学生已有一定认识的内容,如《积极地对待挫折》一框,可采用讨论法。读、议、讲穿插进行,通过恰当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积极性,从而也使教师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