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探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阅读:17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4:51:26
分享到: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进行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实施方案,政治这门学科特别是高中政治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理论性、抽象化的程度较高,如何在高中政治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对事物(件)的洞察力,是每一位高中政治老师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课改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由枯燥的纯粹理论学习转向运用案例来说明理论或从中总结出相关理论,是提高政治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的特征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案例在类型上多种多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数据、也可以是经典作家的著名言论、可以是各种史料、典故,甚至可以是生活中的成语、俗语、笑话、影视台词等等。高中政治学习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如果一个头开得不好,那以后的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能被激发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选择案例教学的案例时,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科学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是科学的理论。在教学中也必须运用科学的案例来加以分析和说明,这样才能增加理论的说服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案例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事例、数据的真实,案例与所要说明问题的内在逻辑一致,对案例的分析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在运用案例上出现科学性错误是不符合基本的教学要求的。
在讲解“公民有保卫祖国的职责和使命”问题时,有的教师例举50年代东南沿海击落台湾侦察机的事例。“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与台湾国民党军队的斗争是中国内部问题,我们不能把这些台湾侦察机称为“入侵中国领空”。因此我们不能把东南沿海军民击落台湾飞机的行为称之为“保卫祖国”的行为,这是科学性错误、也是政治性的错误。

  附件大小:370K  附件下载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