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若两方面都能问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老师教好物理,学生学好物理就有了保证。本文就教师的问以及如何启发学生问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设计好有目的的问题
教师的问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带有启发的作用。教师的问必须事先思考过,是有目的的问,不能随便设问,否则问题不是跑题就是无味,达不到问的目的,课堂气氛也不会令人满意。
1.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很吸引人,使人很想知道为什么,故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在大量的素材中引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在讲光的干涉现象时,可问学生:为什么浮在河面上的汽油层是彩色的,而一瓶汽油看起来是无色的呢?提出这个问题能诱导学生深究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提问常用来引入课题。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心想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学习“直流电路”一章讨论短路的危害时,首先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我将一根保险丝和一个220伏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灯泡正常发光,然后在灯泡一端引出一根导线与另一端相碰,在火花与响声中保险丝被烧得所剩无几,学生很吃惊。这时,我就抓住学生急于想搞清的心理特征,立刻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显然这一问题用来导入课题是相当精彩的,接下来就是据欧姆定律进行讨论了。
3.阶梯式设问可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阶梯设问就是按照思维顺序给出一组逐渐深入的问题。当一个问题解决的时候,新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如: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225页,有一道关于喷气式飞机飞行时动力来源的讨论题,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飞机喷出的气体向后推空气,空气就向前推动飞机,飞机才克服空气阻力往前飞行的。针对上述错误,我是这样设问的:火箭在无空气处能否飞行?学生答;能。我问:既然没有空气也能飞行,那么推力从何来呢?学生思考,沉默。接着我加问:喷气式飞机与什么物体发生了互相作用呢?学生答:喷出来的气!追问:飞机将受什么力作用呢?学生明白了,齐声回答:喷出来的气对飞机有推力作用。
二、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
若仅仅满足与老师问,学生答,而不善于诱导学生学会问,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惰性化”,不愿意想问题,甚至想不出什么问题。这就意味着学生思维活动处于定势或迷茫状态,学生没有问题时,也就可能存在着大问题,这样自然极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好问的精神。那么,究竟怎样鼓励启发学生提问题呢?
首先,要欢迎学生提问题。
有的学生虽然勤于发问,但不是问不到点子上,就是问出一些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怪癖而缠杂不清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态度要亲切,不能不耐烦,更不能讥笑,斥责他们。应该循循善诱,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本质。防止他们产生自卑和胆怯心理,抑制他们的思维活动。教师欢迎学生提问,就能鼓励学生继续提问。
其次,要强化学生提问意识。
常听有的老师对学生说:“今后用功点,有问题来问”,但要想让本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提的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掌握“激发”问题的艺术,同时要教育学生懂得知识是通过学和问获得的。
要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定义、概念、原理时,措词上常用一定、不一定、大多数、少数等文字。学生的思维也应集中到这些词语上,反复推敲,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质点为什么不一定是质量很小的物体等。另外,在知识的联系对比中要敢于反问。
第三,要采取具体措施逼着学生提问。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适度的逼也是必要的,可在每堂课上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看书想问题,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对学生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由老师课上解决。另外也可让学生设立问题卡片,将平时积累的问题,记录在卡片上,集中后在方便的时候请教老师。
作为一个老师,当学生来问你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根据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回答,使学生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