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历史,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及如何学好历史课;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展示图片等,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加深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爱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二、难点:如何学好历史?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我姓夏,关于夏姓的来源,传说之一是禹作为领袖的夏后姓部落的后代,是采用国名作为姓氏的;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吗?
二、关于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
简单的说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大到人类的产生、国家的出现,小到一个城市,一个家族甚至一个人的经历,一处古迹、一个文物都是历史。
让学生介绍下你自己的历史,让大家了解一下你的情况:
我们县有哪些历史名人?你们去过哪些历史名胜古迹游览过?你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美人心计》、《甄嬛传》吧?家里有没有收藏品?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历史就在生活中,生活需要历史。我们费县是颜真卿的故里,现在两河治理正在修建颜真卿公园。我们通过姓氏——认识自己的祖先;通过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通过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通过影视——了解历史的背景。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多媒体播放一系列的图片,生看图说话,引导。
1、第一组图: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故宫、上海世博会等。(生识图,师引导,这些文化古迹都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总结历史的作用之一,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第二组图片:鸦片战争、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图。
总结历史的作用之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指导未来。
3、猜谜:凿壁偷光,猜一三国历史人物。(诸葛亮)
孔雀收屏,猜一三国历史人物。(关羽)
持久和平,猜一古代地名。(长安)
厉害的仆人,打一古代古代少数民族名。(匈奴)
学习历史的作用之三: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三)如何学好历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第一堂课上,我会提出几点建议,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历史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周末预习,充分运用《同步》的“探究过程”,在课本上做好标注;
2、课上听讲,全神贯注,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见解;
3、课余时间或假期里,阅读感兴趣的历史书籍,或观看历史剧,或参观历史遗址。
顺口溜总结: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前因后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
历史是远去的现实,无论经历岁月多少的沧桑与风雨,总是难以消蚀它们曾经活动的足迹,透过一个个古建筑遗迹、一幅画卷、一块石碑,一枚古币、一幅字、一帧老照片……总能发现历史的踪影。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学习历史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