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阅读:61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7 14:16:13
分享到: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诸特点,其表现为思路开阔,不囿于别人的见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局限,能迅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新联系,富于想象和长于类比。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依笔者之管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授之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粘合剂,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劲,使之欲罢不能,乐于探索,那么,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地理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当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对学生一讲就懂,更应善于提出新颖的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来讲,初中地理教材涉及时区和日界线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妨在上课之初,首先向全班学生展示两个小问题:小华得知到日本东京访问的爸爸,今天就要回到上海了,他了解到飞机从东京起飞的时间为早上8点,按照飞机飞行2小时15分钟计算,到达上海的时间应为1015分。他准备到机场迎接爸爸。可是还没有动身呢,爸爸就到家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先出生,但年龄小一岁,妹妹后出生,年龄却比姐姐大一岁。你知道出现这种奇妙情况的原因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老师讲课,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倡探究教学

所谓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情境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形成他们自己的概念。如在讲述北美气候部分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插图,然后设问:北美与欧洲西部纬度相当,欧洲西部的气候表现了海洋性的特征,而北美却普遍有大陆性特征,为什么?学生只有通过比较、综合,才能得出确切的回答。当然,教师的提问不要过于频繁,如果把绷得过紧,而不让学生有思考回旋的余地,急于点,让学生仓促上阵,很可能卡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12
     来源:网络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