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生物课堂中教师有结构的语言

阅读:62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7 11:09:23
分享到:
 三、有结构的语言是有明确指向、有层次性的语言
  有结构的语言的核心是语言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也就是说,教师通过语言能够始终把学生引领到探究的路上;在学生张望的时候鼓励学生前进;在学生迷路的时候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有“峰回路转”的感觉,体验到“柳暗花明”的意境。
  1、指向明确。提出一个问题,是探究的必要环节。这个问题在很多时候是由教师提出的,或者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提出的,是整个探究活动的核心,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因此,这必须是一个有明确指向的、封闭性的问题。而那些漫无目的的问题是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一节生物课涉及众多的科学领域,结果什么目标也没有达到。
  2、适时点拨。教师语言的结构性还体现在学生出现困惑时、出现迷惑时,教师要适时点拨,给学生以帮助,把学生带出思维的泥沼,让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3、要能体现出探究的过程。探究一般包括五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步骤、制定并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生物教师的语言要既能体现探究过程的这个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符合当时的课堂实际。以下分别是两堂课中教师组织探究活动的语言。
  案例一
  “你知道了哪些事情?还有什么问题?”
  “你想研究什么?”
  “你打算怎样研究?”
  “谁还愿意说出自己的发现?”
  “你能对自己和小组同学在这节课上的学习情况作一个评价吗?”
  “谁能完整地说一遍?”
  案例二
  “你们猜这(里面)是什么?”——猜想。
  “你是怎么知道是什么的?”——方法。
  “你为什么这么想?”——证据。
  “谁还有其他的发现?”——更多证据、修正解释。
  在案例一中,看似教师在引导学生,但仔细推敲后就会发现,教师的这些语言表明教师并不清楚该让学生探究什么,该怎么样让学生参与研究。这样的课堂好象是在编写生物研究课题报告,教师就是课题研究报告的负责人,学生是课题组成员,而探究并没有真正展开。而案例二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的微型缩影。
  生物课堂是体现生物教师教学理念的直接的场所,而教学语言则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师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首先研究一下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