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每位学生应该抓住这样的学习机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深阅读探索
阅读教科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习的知识。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阅读呢?
2.1 拟定问题去阅读解决。
例如:在学习爬行动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边观察边阅读思考处理以下几个问题:(1)恐龙的生活习性及形态是怎样的?(2)在结构和生理中它与两栖动物相比有哪些不同?它的起源与灭绝原因是什么?(3)根据以上的问题想一想爬行动物有哪些特征?
2.2 分析教材内容,了解知识结构。
有些章节阅读教材后要思索其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些教材内容虽然联系实际,但由于教学资源所限,无标本可供观察。如海洋鱼类资源保护、生物与环境等知识内容,要认真阅读分析教材,探索其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教师应灵活机动,采用分析式的阅读方法。
2.3 弄清基本概念。
在阅读教材时遇到概念要进行剖析,弄清其中的内涵,还要知道同类的概念有哪些?学习时要前后对比联系,如生理当中的内外分泌腺,近视眼、远视眼和正常眼的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等,通过比较,找出异同,形成清楚准确的概念,以便于学生牢固掌握。
总而言之,阅读与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鲫鱼的身体背面深灰黑色,由背面到腹面颜色渐浅,腹面白色,这种体色不易被上边和下边的敌害发现。如此一来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并会逐渐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此外还要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注意看一些与动物、植物有关的电影、电视,如《动物世界》、《环境与人类》等,扩大学生的视野,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系统归纳整理
系统归纳整理学习内容不仅有利于学习知识,更有利于掌握知识,重要的是能从事物之间广泛的联系中找出新的规律,悟出新的道理来。所以每学完一章、一个单元都要做一次小结,学完一本书要做一次系统的归纳整理。例如:学完动物内容后,做一次系统的归纳总结,就可以发现在这部分内容中贯穿两条主线,一条是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统一的特点,另一条是生物的进化观点,从它们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上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分析其原因所在,总结出生物的进化规律:即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更清楚地理解掌握知识内容。
总之,我们在学习生物时应根据强化实验观察,加深阅读探索,系统归纳整理的线索进行,这种学习的方法符合学习的认识规律,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