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阅读:66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7 11:01:28
分享到: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实验和调查、探究活动等,它也是属于学生的实际中的一部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不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学生要学习的问题。故此,在教学中,我们可让学生多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如在七年级上册中《种子的结构》一课中,我给学生分别发了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并要求学生按书本83-84页的实验步骤对两类种子进行解剖,虽然学生在实验中常会走错路,如有的学生吃起两种种子,提出“它们的味道为什么会不一样”等问题,但这只是一部分,只要教师作适当的提醒,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种种子的子叶片数种皮不同等,进而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思考问题。又如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中,我带领学生到生物园中调查生物园中的植物物种,学生当时非常的兴奋,他们在调查期间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这是什么植物?”,“它们的叶片上为什么烂?”,“睡莲能不能生在土地上?”等,因而一节课下来,学生熟悉了很多植物。这样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增加兴趣,更能让学生由被动化为主动。
  四、让学生在实际的错误中,学到正确的做法。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错误吗?答案肯定有,只是学生他平时不注意罢了。正所谓“人无完人”,就算是生物专家也同样会犯错,更何况是学生?随地丢垃圾、随地吐痰、吃零食当午餐等等,这些情况常常发生在学生在实际中,更是一部分学生的坏习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故此,在上课时,我们可以适当地点出学生的这些错误做法,让学生深深地去觉悟“我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我该如何改正”,从而改掉坏习惯,学会正确的做法。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爱护植被,绿公祖国》一章内容时,我就指出学生们一到下课就在课室的外面站着,见到有花就采,我问学生们这种做法对不对,学生们异口同声说这是错的,犯错的学生也一个个低下了头,我知道这一刻,他们是在后悔,问他们应该如何做,他们都说以后要爱护花草,不再乱摘。
  五、让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
  学生学习生物,其中很大程度是为了用于实际,而我们老师传授知识,也是希望学生掌握知识用于实际。故此,我们在课堂上,多出有关实际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及时运用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中,课前要求学生回家收集亲人或自身的化验单。在讲完血液的组成后,回到59页的化验单中,分析化验单某一方面与化验单的参考值不同时,说明了受检者有什么病,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课后让学生出示自己找来的化验单,并观察化验单提出问题。下课后果然有很多学生过来问,他们兴趣很浓,提出了很多问题,且很积极地思考,回答,一直围着我直到下节课上课。又如在上《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时,在跟学生分析了三种血管的特点后,让学生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这样,学生就把当堂所学的知识与自己平时打针联系起来了。因此对于这道题,学生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地回答,课堂气氛很活跃。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单靠联系实际是不够的。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还必须结合其它的教学方法,如注重情感投入、安排一个精彩的开头、运用多媒体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都把这些方法与联系实际有机地结合,相信我们的学生对待生物就如同蜜蜂嗅到蜜糖,一涌而上。这也是今后我们生物学教育努力发展的方向。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