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实验方案的设计。假设是否正确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来验证。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假设为基础,明确实验的目的,并对实验材料、方法手段的可行性加以斟酌,要有清晰、简洁的实验步骤。并且要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也在实验方案上反映出来。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代表以适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小组实验方案。在这过程中小组间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并引起争执,学生为弄清楚是非,往往会以比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有时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有一家创设性的设计方案来,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鼓励。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设置对照组。即设计诸多因素一致只有一个因素有差异的一组实验,通过对照比较得出结论。若我们把实验的种子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放在室温下,一部分放天高温下,其余的放在低温中(如冰箱中),然后发现放在高温和低温下的种子都不能萌发,只有放在室温下的种子萌发,三组实验一对比,不是更好得说明了问题吗?“
2.3实验过程的安排。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直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追求统一结果的习惯,引导他们关注探究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记录能如实放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在实验过程,教师应深入一个小组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掌握具体、准确的学生操作的细节;同时要注意全面巡视,了解整体情况;还应收集来自小组长和课代表的反馈信息,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审查自己的实验过程,并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一份较详细清晰的实验方案。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等。这项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审慎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4结论的提出。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就能对个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如果结论与我们的假设不一致,那么,首先教师应和学生分析实验过程,看看有无错误的地方,甚至可重复几次实验。若得出的结论仍假设不相符,那教师就得和学生一起重新思考,提出新得假设,再设计新得实验,直至找到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