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是九年级学生的最后一学期,各学科进入复习阶段,我们历史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单从教学内容来看,九年级历史的复习任务相对更为艰巨。因为,本学期我们要完成《中国历史》4本和《世界历史》上下册,共计6本书的复习,没有充足的时间予以巩固,所以,复习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从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范围、题型来看,中考越来越倾向于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这就要求学生摒弃死记硬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质保量的完成复习任务呢?下面有几点看法和各位老师进行交流探讨。
一、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因材施教提高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非常重要。为了在复习教学中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贴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时刻跟随教师的步伐。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牵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喜欢历史,喜欢老师。在课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要讲究分寸和语言的技巧,以鼓励为主,保持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进入初三,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紧迫性,重要性。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班级和各班不同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过关检查。每节课的开始和结束我们都要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发挥集体的优势,制定详实的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组的老师在一起讨论确定复习方案,共同挑选复习资料,从进度到方法基本保持一致。在每一册的复习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有的知识点都提到,所以每一册要掌握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有哪些,我们都要在一起讨论,选取每一册的重点进行复习,有时和初一、初二的历史教师共同探讨,谁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方法,就会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集思广益,互相提醒,减少了复习中的缺憾,极大的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实用性。
我们根据复习和考试时间制定了三轮复习计划,第一轮一共有9周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分配合理的时间复习,中国古代史上下两册各用一周时间,中国近现代史各用两周时间,世界史用两周时间,一周时间综合练习,检查复习情况。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梳理,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检查,以基础知识训练为主,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跟上;二轮复习大约4周时间,分专题进行,把中外古今重要的史实分成几大专题,进行整理综合,重点训练,并且和中考的热点、焦点、现实等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最后两周进行三轮复习,侧重于模拟考试、热点和考点追踪、回扣课本。每轮复习侧重点不同练习难度也就有区别。
三、注重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法,能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第一,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点夯实基础,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决不遗漏中考范围内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比较法,就是将一些相关联的有相同属性的知识进行归类、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从而准确地把握所学的历史知识。例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作战的双方、战争的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两次大战的异同,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再如讲到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内容进行类比。发散思维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多方面、多角度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例如在讲到日本历史时,我们可以提问: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是什么?(7世纪中期 大化改新,1868 年的日本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二次转折,从封建社会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日本从此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日本的两次崛起?(1868年明治维新后,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在对内改革下重新崛起。)日本崛起给我们的启示?(发展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等)通过多种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问题,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作到举一反三。
第二,二轮复习中,要重点进行专题复习,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再整理出若干专题,如中国受屈辱史、抗争史、科技革命专题等;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三农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在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习阶段,要引导帮助学生:‹1›系统整理,搞好专题复习。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的专题:(包括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民族探索与复兴(近代化的探索、红色革命的探索、改革开放、中共重大会议等)再比如世界近现代史的专题:(如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三次科技革命及科技进步;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等)‹2›中外联系,形成体系。例如在复习中国史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时,我们不仅要看国内情况——封建统治日趋衰落,更要看当时的世界大环境——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这样就会从中国史的复习联系到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后的英法两国了。
第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搜集练习题,练习题多体现基础知识点,或者是各地相关的中考题,让学生多做练习题,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巩固,以练促学,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教给学生做题的思路及方法。第四,最后两周冲刺阶段,要针对中考热点、时政焦点,搜集这些方面的习题多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学生的做题和应考能力,考试前要有针对性的回扣课本,让学生再熟悉课本,掌握课本的一些史料、图片。
四、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社会热点与焦点
分析这几年的中考题,特别是08、09、10年,发现中考试题中与时政、社会热点联系很多,比如08年的大地震、奥运会等,09年的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如09年中考第15题, 2009年是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促使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美国总统是:A.杜鲁门 B.肯尼迪 C.尼克松 D.克林顿,涉及到时政热点。10年的世博会涉及到上海等问题,今年的时政热点有哪些,我们讨论了一些,中国史中有:《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成立,九一八事变1931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2001年在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世界史中有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1991年苏联解体等,今年是十二五计划实施第一年,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多总结这些热点问题,在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再扩展延伸相关联的内容和情景,加以强化训练。
总而言之,初三历史复习,如果认真领会命题思路,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讲究复习策略,做到保质保量。有付出就有回报,我相信,在中考中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