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形散神不散”是开放试题的灵魂

阅读:143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8/30 9:14:35
分享到:
其中第(4)问提供的参考答案为诚实守信。综合其设问和答案看,题目涉及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公民素养等三个基本概念。然而三个概念既相互独立又互有交集,其联系和区别比较复杂,如果设问时没有清晰界定和明确引导,将会造成命题内在逻辑的混乱,从而丧失题的神韵。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公民素养一般认为是作为一名好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素养,比如遵守伦理道德和有关法律法规,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文化素质、法律和自律意识、道德修养。从三者的概念可看出,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沉淀的精粹思想,具有稳定性和不同其它民族的特定性。时代精神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的,具有不稳定性,但它却是民族精神的源泉。而公民素养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属于普世价值观,民族差异很小。因而它独立于民族精神,紧密联系于时代精神。因此据三者联系看,此题内在逻辑层次的混乱导致全题的神韵散失。其理由有二。一是民族精神这一概念不能统帅本题所涉及的其它概念,不能作为本题的主题。民主和科学精神是世界的不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点,因而不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培养公民素养是现实时代的紧迫任务,属于时代精神培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没有清晰引领情况下,不知道哪一个概念才是本题的元问题,因而发散性思维没有了立足点,开放性题只有乱放性答了。二是参考答案中的“诚实守信”属于公民素养,在一般的认识中不会上升到精神层面。无形当中就屏蔽了正确答题的思路,最终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了。因此为理顺本题的内在逻辑,就必须理清三个概念的联系,修改设问的表述。第(3)问的表述可改为从这个时代的这些话语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第(4)问的表述应改为“弘扬这一时代精神的需要,你认为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公民最需要坚守的是什么样的品质?”如果要进一步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素养此问还可改为“结合当今社会现象,说说当今社会中最需要的公民素养是什么?”
又比如开而不放的14, 参考答案“形散”不够,考生答题多落空于参考答案的靶面。14题“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的主题非常明晰,紧跟当今海洋纷争不断加剧的热点,结合海洋角逐的历史,考查学生的国际意识是一道能力立意很明显的题目。题目提供了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地图和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和列宁分别评论甲午战争、华盛顿会议的两段文字材料。试题的材料、问题和答案所体现的内在逻辑也非常清晰合理,其具体逻辑层次如下。
海洋是国家发展命运角逐的大舞台,海洋深刻影响着国家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欧洲和日本由海洋中崛起,中国海洋中衰败,华盛顿会议对太平洋权益分配不均引发美日再次战争。因此面海而兴,背海而衰;要主动走向海洋,重视保护海权,维护海洋主权等等。
从上面逻辑链可以看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非常顺畅紧密和合理。但问题是逻辑推理在不同的思维层面有着不同结论。比如根据此题的主题和材料,我们还可以有这样的逻辑推理。
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是决定海洋角逐胜负的决定因素。新航路开辟中大国兴替、中日甲午战争和美日在华盛顿会议和太平洋战争中海上争夺的胜负结果就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比拼的结果。因此各国要设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或创新能力。
因此学生由此逻辑而得到诸如想方设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答案本应该是正确的答案,而且从思维逻辑层面上讲,考生所体现出来的历史视野更广更深刻。可是“面海而兴,背海而衰;要主动走向海洋,重视保护海权,维护海洋主权(言之有理,答到其中一点即可)”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又屏蔽了大量这样正确合理的思维。这正是由于命题者自我束缚反而大大削弱了此题开放度,极大影响到此题考查功能的发挥,违背开放性设计的初衷。相反15题最后第(4)问开放性问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采取了列举加言之有理即可的开放性设定,就给了学生回答和教师阅卷评分充分的指导和充足的自由度,因此这道题既是学生得分分值分布最正常也是阅卷教师争议最少的一道题。
形散神不散”是开放性试题的灵魂。在开放性试题命制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这一灵魂,抓牢下面两个基本认识。一是“形”散“神”不能散。开放性是相对的,并不是无所限制的开放,它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元问题和一个明晰内在逻辑链。也就是说开放试题要求学生运用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都必须有一个明确坚实的基点,否则试题逻辑混乱会导致考生答题思路的混乱和无助。二是开放必须是“足够”的开放,不能开而不放,中途而废。既然是开放性试题,就必须足够宽和深的视野,提供的材料尽量全面,设问的角度尽量多向,尤其是在设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时,要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果这两点没做好,学生该展现的展现不出来,能展现的又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必然削弱了试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也就削弱了试题评价的功能,导致命题陷于功亏一篑的不该后果。
12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