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2011广州中考志愿填报热点答疑

阅读:171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5/12 8:55:57
分享到:
  Q3:每所学校都说只录第一志愿生,第二、第三、第四志愿该怎么填?
  关键词:“末位考生志愿序号”
  对于首次公布的末位考生志愿序号,可分两种情况了解。
  一是录取分数线高于高分优先投档线(去年是690分)的学校。末位考生志愿序号能直接显示该校最低录到了第几志愿考生。比如去年华附公费分数线为732分,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为1,说明该校公费生在第一志愿就已经录满。记者发现,10所市属示范性高中的公费、择校均分别在第一、第二志愿录满。
  二是录取分数线低于高分优先投档线的学校。说明在对高分保护线以上、第一志愿至第四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都录取完毕后,该校的招生名额还没有录满。此时,才会依志愿次序录取处于批次分数线和高分优先投档线之间的考生。而在这个分数段间录取时,录取到第几志愿的考生满额了,该志愿次序就是该校的末位考生志愿序号。
  案例:以去年1中的公费生录取为例。去年1中公费线为650分,最低分数末位同分序号为344,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为2,末位考生分数为657,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为124。去年1中公费分数线为650分,说明只要考生分数在690分以上,无论第一还是第四志愿报考该校公费,都可以获录取。而该校公费的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为2,意即该校在录取高分优先投档线以下、批次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时,录到了第二志愿的公费生。
  所以,若有两个同为650分的考生都报考1中公费生,A考生在第二志愿报考,B考生在第三志愿报考,两人都未被前面的志愿学校录取,如1中录到A考生时招满计划,则B考生不会获录取。
  关键词:“末位考生同分序号”
  末位考生同分序号要解决的是诸如“我也是650分,也是第二志愿报,为什么没有被录取?”的问题。同样以1中去年的情况为例,1中公费线的末位考生同分序号是124,也即在同为第二志愿报的同分考生中,同分序号排在124之后的考生将不会录取。考生同分序号已在中考放榜时向考生公布,排序依据是先比较有关考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数之和;若再有相同,则依次比较数学、语文、英语单科分数;若仍有相同,接着再比较综合表现评定等级。
  同时,如果B考生的同分序号在A考生之前,但在第三志愿才报考该校,而该校在第二志愿上就已录满了,由于志愿优先的原则,B考生也就不会获录取。
  关键词:“末位考生分数”
  应该注意的是,末位考生分数并不等于该校的录取最低分数,因为录取时是按志愿顺序检索,所以末位考生其实是从时间上来说最后被该校录取的考生。
  如1中去年的公费线为650分,刚好是批次分数线,则该校在650~690分考生投档时,第一志愿录取所有上批次线考生后还没录满,而在第二志愿录到657分的考生时就已经录满,录取工作到此结束。所以,该校公费录取的末位考生分数为657分,末位录取考生志愿号为2。
  各校去年的“末位”数据可以在广州市招考网上的中考栏目中查询得到。
  Q4:为什么有的学校择校分数线比公费分数线高?
  有不少家长认为,择校志愿相当于“分数不够,交钱来凑”,而实际上同一间学校的公费分数线和择校分数线没有必然的关系,择校分数线并非必然会低于公费分数线。
  因为对于没有广州户籍而又希望在广州读书的中考生来说,择校志愿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这些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成绩优秀,而且择校名额通常仅占一间学校招生名额的10%~15%,所以在一些外来人口较多的区,近年来频频出现择校分数线高于公费分数线的“倒挂”情况。去年的提前批录取中,省市及八区26所示范性高中里有16所高中是择校分高过公费分,比前年的11所明显多出了一大截,而且“倒挂”幅度最高达44分,超过去年27分的最高倒挂差距。
  而且,公费和择校的录取互不相关。填志愿时不妨把同一间学校的公费和择校视为“两间”学校,填了某校的公费生,择校志愿未必要选择同一间学校,反之亦然。并且,对于有广州市户籍的学生来说,填报了公费志愿,不一定要填报择校志愿,可以结合家庭经济情况来进行选择。
  Q5:中考成绩与一模成绩相差多少?
  按照往年的情况,总的来说一模的难度都会比正式考试稍大,而中考题中基础题偏多。只要在中考考场上正常发挥,正式的中考成绩往往会比一模成绩高。但由于近年来广州已经没有全市统一的中考模拟考,而是由各区自己出题。因为题目难度不一样,中考题未知,难以准确预测会高出多少分。
  相对一模的绝对分数来说,参考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排名更加靠谱些。因为绝对分数会因为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而上下浮动,但成绩排名则相对稳定。考生可以向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们了解往年本校考到自己心仪高中的学生在班级中的排名范围,再和自己的排名对照,或者本校往届的中考中排名和自己相若的考生最后考取了哪一层次的学校,从而评估自己的水平。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编辑:kostba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