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优化练习设计,培养探究能力
作一点简单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必要的工作。只是练习设计必须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彻底扭转以往教师讲题目、讲答案,学生对标准、背条条的局面。如《三国鼎立》示意图,全班有上十种做法,有画圆圈的,有画三角形的,有画方框的……。有的同学新颖、别致的设计令老师刮目相看。因此教师要通过新颖、有操作性的开放性习题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多侧面、多角度地剖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让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在老师的点拨下更加光彩夺目。
4.组织活动课,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探究
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掘真理。新教材中活动课正是以讨论发掘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炼思维、寻求答案、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如:我选择课后题有人说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你认为呢?供学生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十分活跃起来,学生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活动课所达到的探究效果不言而喻。教师还可组织辩论赛、课堂讲座等形式,要求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的双方要收集信息、加工处理、准备充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自我分析判断、自我检查监控、自我反思矫正,且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在相互碰撞下触发灿烂的思维火花。
5.撰写小论文,强化实践探究能力
为加强对探究成绩的巩固,检验探究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写观后感,或编历史剧本,所写内容只要是依据材料发表议论、观点鲜明即可。然后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和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实践探究得到巩固,同时也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
三.运用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强调探究式学习并非完全排斥其他学习方法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出发,应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但并非完全丢弃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接受式学习。为满足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渴望,学生必须接受式地学习大量的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丰富他们的心智与灵魂。如果教师的讲授可以激励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冲动,那么,讲授仍然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况且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温故知新,所以,某一位教师在某一天的课堂上一讲到底,并不一定就是满堂灌,而只能说,一讲到底不能长期地成为教学的主线,否则,就很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生长,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并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
2.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时,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关注的重点是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在学生生活中和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启示和运用的共同方面,而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即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望,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得到科学方法。尤其注意引导所有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
3.探究问题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私塾先生对学生的要求。这种情形至今还存在于我们的学校。陶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力求把笼里的小鸟放飞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飞翔……。历史课堂应特别重视将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如讲《美国的霸权主义》这课时,根据南联盟事件、中美撞机事件、以及美国的9.11事件,设计这样一些问题: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在当今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这种政策对当前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在发展,并且总是在不断制造热点问题,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坐失教育良机,应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才能俯仰于天地之间,塑造一代新人坚强的灵魂和崭新的形象。
4.探究式学习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只有能力才能培养能力。实践证明,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更新,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都要由教师的教学实践去实现。没有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就不能真正实施探究性学习,也就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当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不断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教师要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敬业爱生;要汲取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和其他科学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学习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的理论,汲取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实践中,积极主动地、锲而不舍地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