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堂课的小结,更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近因效应告诉我们,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一堂课讲下来,学生的脑海中充斥着许多知识。如何使这些知识变得有条不紊,清晰地存留于学生的脑海中?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就“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依次如何”、“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梳理一遍课堂教学内容,然后再由教师言简意赅地复述一遍。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会变得更加深刻,对知识点的领悟力会大大加强。
二、情绪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 ,这就是“情绪效应”。美国语言学家Rivers指出:语言学习和教学应该是一天中令人兴奋、精神愉快的一段生活时光。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学中师生的不同情绪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加乐于接受新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发挥情绪效应的积极影响,通过运用亲切的语调、幽默的语言、友好的微笑、信任的目光、鼓励的眼神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和谐 民主的课堂气氛,对学生 的课堂消极行为应尽量避免用强制性、批评性、讽刺挖苦的语言和行为。如一次默写前,老师问:“Are you ready?”学生答:“No.”学生的回答自然令老师不满意,但老师淡然一笑说:Sometimes “No” means “Yes”, so you must be well prepared for it.学生对老师机智的回答不禁哑然失笑,对老师的默写欣然接受,课堂气 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三、激发成就心理,激励学习动机
成就心理,是指人期望通过努力达到成功的心理。可以说,每个小学生都充满着求知欲,都有着成就心理。这种成就心理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向预定目标发展,直到达到教学目标,由成功心理产生成功效应。当学生产生“成就心理”后,教学就真正做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就有了动力。如教学《 Let’s go to the park 》时,出示一幅幅风景优美的照片,并说:“ Tomorrow is Sunday. Where will you go with your friends?”教师边板书边翻译,并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用英语跟别人交流自己想 去哪儿。”这样明确地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定向”,
四、尝试碰撞效应
在生活中,两个物体相撞,撞的越重,痕迹越深,这便是碰撞效应。教者可以选准切入点,故意制造“分歧”,引起争论。适当运用这效应。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适当进行竞 猜、辩论、表演或游戏等。通过趣味性和竞争性,使学生在维持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有适度的紧张感,在心理互动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不断交流观点、修正错误。特别是“男女对问、小组 竞赛”这种异性心理效应的运用,往往能让学生迸发出灵感的 火花,从而发挥集体活动“优势互补”的功效。
总之,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并且认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的变化有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本,重视心理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其规律,运用积极的心理原理辅助教学。相信当我们了解了各种心理效应,当我们真正读懂了孩子们的心,我们的教学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