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相当多的人对素质教育和考试的关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人甚至认为只要有考试制度存在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认为现有高考制度不改变,素质教育就始终是一句好听而不好做的空话。他们的错误在于将考试制度和应试教育混淆了。
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根据学生的素质而进行教育,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进行教育。前者是指首先要根据受教育者本来的素质特点实施教育,后者是指应使每个受教育者的素质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
我们送给学生的是“猎枪”而不是“干粮”,以下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 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 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