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是不是脑袋还在原来的地方悬着,而脚向前挪动了两小步,整个身子拉长成了象动画片中一个具有卡通形象的人物呢?显然不可能。),对此,我认为即便不写在教案本上,直接在课堂就能实现的,虽然美中不足,但不妨试一试。在探究完这一个知识点之后,我可以就此展开一系列的书本上的练习或是活动,然后再回到课题的主要内容上来。我的理解是这有些类似于散文的最高境界之"形散神不散"。这也算是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可让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都得以发挥吧。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实战训练才会出意料之外的结果吧。同时在课堂中我们强调教师要起到"主导"的作用。说起来容易,但真正的做起来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中揣摩体会。我认为,教师就要像一位导演,学生就是他的演员,只要导演一声令下,所有的学生便会唱念做打,一拥而上,整个课堂便会呈现出一片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这样便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是固定的,可是学生是活生生的,课堂也是活生生的。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去适应教案,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变教学计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的时候要用脑子上,要用心去上,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体会他们的感受,然后把课堂内容、形式或讲课节奏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学生沉闷的时候,释放一些激情给他们;在学生过于活跃的时候,传递一些冷静的信息给他们。比如,在进行八年级《实数》单元复习,学生做实数计算方面练习题时,让学生通过简单常规题型训练,我的做法是分组比拼看谁快又准的方式使学生更有兴趣,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难题向同学们发起挑战,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感到这节课我们分享快乐,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让人感觉有一些烦。总之,要恰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