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阅读:86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6/29 11:18:03
分享到:
    具体地说,课程改革纲要出台了,课程标准有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有了吗?我们的课程理论研究能否跟上了改革的需求?在过去教语文就是教课本的惯性下,教师们能否区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三者的关系吗?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我们的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能否适应新的教学任务呢?在人们早已习惯于按中央课程编制的统一教材进行教学的情况下,能否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编制出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材呢?对于选修课教材、活动课教材、拓展型教材、研究型教材,我们的学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我们的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吗?每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知识体系,在否定了过去陈旧的语、修、逻、文之后,新的知识体系改如何建构?过去的语文教学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如今我们引进了西方建构主义理论,课堂上强调教师、学生、课文作者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平等对话。而对“对话”的精神实质,我们是否真的把握了呢?在中国,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国外这一敏感的问题上,我们将如何根据国情来把握分寸?素质教育倡导了好些年,但应试教育之风不减反盛,语文评价的中心如何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移,如何从注重评价“量”,转化到注重评价“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电脑和网络的发展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日常交际和写作的习惯,当青年学生日益习惯于网上阅读、网上写作、网上交流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育的整合已经迫在眉睫?时下,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少年写手(少年作家)的作品称霸各大城市的图书销售排行榜,而他们普遍的态度是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语文课无关。对那些被少男少女们疯狂拥戴,而作家、学者们却往往报以不屑和漠视的畅销作品,中语界将如何评价?由此是否会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反思?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今天,海内外与语文相关的各方英杰聚首上海金山,以“中国百年语文教育”为题召开会议,回顾,研讨,展望都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其实,教训、经验、批评、争论往往是相生相成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提高和发展。有问题,就会有批评和争论;有了批评和争论,就会有变革。古语云,穷则思变。只有在困惑中自由的思考,平等的争论,大胆的改革,不断的创新,才能真正推动语文学科日益发展。
    问题和争论代表着困惑,改革和创新预示着未来,毕竟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语文教育更不能在众人疑惑的漩涡中停滞不前。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根。汉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纽带,它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不能缺少的“血液”,作为中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好汉语,使用好汉语。我们相信,承担着培养和提高青少年语文素养的语文教育必将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成功将一步步迈向辉煌灿烂。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