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袋的运用使教师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学生所关注的,尽力为学生创设各种阅读、写作的情境,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断让学生增加各种体验,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和学中感悟和积累”,档案袋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记录者,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随时地记录在档案袋里,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学生们更多地充分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今年6月,我们针对“档案袋的运用对学生写作影响”, 在初一(7个班267人)、预备(6个班174人)两个年级11个班级441名同学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对写作感兴趣”的人数由162到281,增加了119人,提高了27.07%.“无所谓,把它当作学习任务来完成”的人数由242人到125人,减少了117人,降低了26.54%.“
传统的作文批改,使教师望而生畏,致使一学年下来,只能写14、15篇大作文,八千字左右的写作量已经很可观了,而档案袋的运用使此问题应刃而解,它运用了开放性的批改方式,通过教师批改、全班批改、同学互批、自己批改、执教的两个班互批、家长批改或不批改等,大大提高了写作的效率,学生一学年的平均写作可达到70几篇,三万五千字左右的写作量。第一学期结束时,陈磊夫同学曾写道:“一本厚厚的档案袋,静静地躺在课桌上,这可以说是一种奇迹。回想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涯,若把写过的文章加在一起,也万万不及现在的十之二、三的,半年下来,就有如此庞大的数字,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过去想也没有想过。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硕果。”这两个年级各个班级的学生作品多次在市、区获集体或个人奖励。
档案袋的运用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王梦迪同学在《寄语档案袋》中说:“我非常喜欢语文课里的一项内容,那就是档案袋。它可以弥补我考试分数的不足,因为它记录了我学习成长的过程。”档案袋的评价由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在评价档案袋的过程中,它犹如一条流动的小溪,在同学交流、与父母、老师沟通中显出它的清澈、纯净。它联络了感情,产生了共鸣,加深了了解,切磋了知识,促进了反思。
我们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一样,也曾经有过五彩斑斓的初中生活,可只是在心上留下一点点记忆。我们的孩子们就十分幸运了,他们除了刻在心上,都留在了他们的档案袋里,将来有一天,自己咀嚼的同时,还可与别人一起分享,用心香点燃的墨香,沁人心脾,掬一捧,四处飘逸。正如史佳莹同学所写的:“初中四年共有八个档案袋,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长大成人后,再次翻开这些‘成长册’,定会是别有一番情趣,童年的稚趣会荡漾在心头。”
档案袋,语文教学中涌动的生命和希望,它点燃了我们师生热爱语文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