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携手现代教学技术塑造激情语文课堂

阅读:31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5/21 15:17:18
分享到:
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激情演绎的艺术,激情是语文课堂的灵魂。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必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才能促使学生绽放激情。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更加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下面就以我们初三语文课本第八课《最后一次演讲》为例,来谈谈如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塑造激情的语文课堂。  
.利用画面,营造激情。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很难想象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所制造的白色恐怖;更想象不出面对死亡的威胁,那些像闻一多、李公仆一样的爱国志士是怎样视死如归捍卫和平的。基于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二一”血案、校场口惨案、南京下关惨案等图片给学生展示,再配上一段动情的导语:同学们,让我们把思 绪拉回到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你们看,这一排排端着长枪扫射的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向我们走来打着“反对内战”横幅的便是那些誓死捍卫和平的勇士们,他们直面死亡、大义凛然,尽管血流成河,但他们仍义无返顾……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配合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课文那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似乎自己也加入到这愤怒的人群中里,横眉冷对地迎着敌人直冲向前。如此形象的导入,便为一堂激情的语文课奠定了感情基调。  
.通过视频,调动激情。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的英雄风采,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最后一次演讲”的视频剪辑呈现给学生。那高亢有力、又略带沙哑的血泪控诉,那一次次掀起的雷鸣般的掌声,那时不时被国民党特务们所搅起的骚乱,霎那间把学生的心拖到了课文中那充满爱国热情而又阴森恐怖的现实环境中,他们分明看到 了敌人那黑洞洞的枪口,他们分明体会到了闻一多那拳拳的爱国之心,他们也分明领悟到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须倍加珍惜,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吗?清晰可感的图象,震人心魄的声音,很快调动起学生的激情,他们便主动地参与到对文章内容的挖掘研讨之中。  
. 配乐朗读,抒发激情。  
果戈里曾经说:“所谓用心去朗读一篇文章,就是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满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可见,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 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等段,尤其能体现闻一多先生信念坚定,斗志昂奋,为真理、正义而战的伟大精神,其感情是激愤昂扬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完课文让学生朗读时,如果配上高亢低转的音乐,会更容易掀起学生情感的高潮,他们在音乐的触动下会自发地模仿闻一多来演讲他的文稿,抒发他们内心积淀的激情。这时,音乐中 的形象思维给了我们的学生无尽的想象力,启迪了他们的灵感,诱发了他们的激情。  
.拓宽思维,升华激情。  
课文学到最后,教师请一个同学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一组组画面:闻一多昂首挺胸站在演讲台上,背后是李公仆先生的遗像;慢慢地,这伟岸的身影 变成了董存瑞,变成了焦玉禄,变成了抗险救灾的英雄们;最后这一些逐渐变成了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同时,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这画面,这声音,强有力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这时,学生们对闻一多先生的崇敬之情已经上升到了对革命先烈、对人民公仆、对子弟兵等所有中华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总之,情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习  

效率的重要途径。而现代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便利的桥梁。所以语文教师们,让我们携手现代教学技术,塑造激情的语文课堂,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插上腾飞的翅膀吧!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