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兰州中考一诊进行至第二天,当天考试的科目是数学和化学。在中考大纲“指挥棒”的指导下,两个科目的难易度如何?会不会有考生在考题上栽跟头?甚至会不会出现第一天语文科目中的复习“死角”?掌握这些信息后,将有利于考生在下一轮复习中弥补复习不足的“真空区”,从而“吃透”大纲,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对此,当天考试结束后,兰州二十二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李琼、化学科目高级教师杨玉兰和兰化四中初三数学备课组石志学、何宏伟、齐国栋3位老师对试卷进行全面分析后一致认为,要想取得理想成绩,紧扣考纲错不了。
化学“塑化剂”入考题
杨玉兰: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高级教师
本次试题的核心依旧是“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化学中走进社会”。试题将《标准》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依托教材,稳中求新,知识覆盖面广,涉及了身边的化学知识、物质构成奥秘、物质的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溶液、化学与生活、实验等六个板块内容。难度比例基本控制在7:2:1(较易:中等:较难),难度与去年中考相当,灵活度较大。
试题重点考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了学生应该初步具有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热点是什么,考题就会有所涉及。前不久,关于“塑化剂”的话题很多,此次试题中第32题就借助“塑化剂”这一话题进行了基本知识的考查,形象、生动地关注了大家的健康问题。
刘小梅:兰州市第十一中学高级教师
试题分析:本次化学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基本一致。
1。知识点覆盖面广,涵盖了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点。试题源于教材,贴近生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双基。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的很多小题上。如:第4题、第13题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符号;第26题涉及的是生活中常见物质。
2。关注科技前沿、体现社会热点,如第27题与空气污染有关;第28题与材料有关;第32题与食品和健康有关。
3。试题稳中求变,既侧重基础,又体现了试题的灵活性。如第31题、第36题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学科间的知识联系。第30题有一定难度,综合考查了学生酸碱盐知识的运用,估计学生得高分不容易。
备考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在今后的复习中要以教材为根本,使学生认真掌握各章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全面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将基础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网络。
2.抓住主干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复习中依据主干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整合和取舍,把握重点,让学生明白考什么,通过例题和练习有效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怎么做,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提升能力。
3.加强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养。
(1)重视实验基础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的复习,对气体制备、收集、除杂、鉴别及溶液的配制等基本实验要进行归纳总结。注重实验现象的分析,会从实验现象、图表以及各种数据中获取有用的化学信息。
(2)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适合考生实际水平的探究性实验进行复习,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分析的能力。
4。关注初中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的联系,有目的收集这方面的素材,扩大考生的信息来源,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5。提高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尤其是对实验题和简答题的表达要准确规范。更不能出现错别字。
6。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要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训练功能。重视那些具有时代特点,体现课改精神的新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