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语文教学与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漫谈

阅读:41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4/8 15:29:26
分享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的心理状态如何。”语文教学作为各科教学的基础,如何突出其优势,有效而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呢?  
首先,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个例子:某生在听了A老师所述之B老师的种种艰难困苦依然于工作兢兢业业之后,对B教师心怀愧疚,决心以问问题为借口对老师说声“谢谢”,岂料刚一开口就被老师硬梆梆的话打了回来“我上节课才讲了,你怎么听讲的,耳朵打蚊子了?”该生的心顿时冷却,从此发誓再不理这位老师。一个本来可以立即改变师生关系之良好机会就这样适得其反。 “你 这个疯子(二流子)!”“这种题就要问,你说你上课在干什么?”……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话里虽饱含教师怒其不争的殷殷期盼,但却因为缺乏尊重而杀伤力特 大:它可以伤害学生准备学好的积极性,它可以伤害学生准备靠近老师之良好心态,它可以摧垮学生学习的信心。应该说,学生上课没有听讲或者没有听懂,问问题是十分自然的,成人也会做错事,说错话,每当这时候自己心里也会后悔内疚,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与理解,而孩子是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接受引导的,正处于成 长与成熟之中,怎么能苛求每一个孩子不可能像电脑一样储存有你讲过的信息?始终听话?不做错事?不出问题?没有不足? 而 面对孩子们身上的种种不足,作老师的应该多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肯定需要。教育要以人为目标,要培养人格丰满的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乐于接近老师,敢与老师交流看法,乐于学习,从而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不足,才能化瑕疵为光辉,化消极为锐进,化平庸为杰出,才不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  
其次,教师应让学生“乐于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如果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而老师的关键是通过美的教材的感染力,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愉悦的美的享受之中,使情感得到净化,心灵得到升华,只有真切地感悟几千年文化 的精粹及其蕴含的美好,才会乐于学。例如上《斑羚飞渡》引入时读一首关于“爱”的赞歌,让学生的情感一开始就融入爱的氛围,然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体验到斑羚群体中老年的斑羚以自身的死亡为桥换取幼小斑羚生命延续的壮举;将郑愁予的《过客》中“我达达的马蹄是一个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与温庭 筠《忆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中营造的闺中思妇殷殷盼望与失望忧伤的心境相对比;在《富兰克林》这篇传记之前老师写一篇关于富兰克林伟大贡献与平常心态的小诗;《街头推着运书车的人》“街头推着运书车的人/平静地走着/踏实地前行/不是普通的工人/更不是雇工/他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一位富有的书商/一位博学的作家/……”。当然好的文章,好的段落、好的语句,还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想象美、理解美、评价美、鉴赏美、从而创造美。无论情境设置还是细细品读,都旨在传达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也是让学生“乐于学”的很重要的途径。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祖国语文文学的审美、鉴赏及热爱。开学伊始可不可以让学生来想想“语文该怎样学”“语文该怎样教”“我准备怎样学”“我每周或每月应完成哪些训练项 目”,“怎样学习词语”“怎样背诵课文”“怎样归纳单元复习提纲”“怎样读课文”,学生思考并讨论语文学习的目标,方式和计划,能给学生一种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心,这时候的学生心态往往是雄心万丈,对自己的要求高,期望值大,他们的目标并不比老师相去甚远;而学习方式也可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朗 读、复述、口头作文、讲演、辩论,乃至于学生上语文课、学生设计教学中的某一部分、学生的交谈、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对情景进行描绘和补充。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应更多体现其实用、趣味及人文特点:为父母做一件事——写下过程及感受;请教老师一个问题——写下过程与感受;为诗配的画;朗读的录音,个人情况(个 人资料)的录像,人物探访给歌曲作词并演唱“唱给班级(老师、同学、父母、学校……)的歌,阶段性写自己学习或性格或能力上的进步;参与班级口号的制作;赞美同学。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喜悦,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成功,并不断激发学生迈向新的高度,走向新的成功。  
对于一些名篇佳作,老师切勿停留在某些权威的答案上,而应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多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让学生从品读中去思索、去发现、去感悟、去学习,充分体会自我超越的价值。  
另外,还应该让学生多参与,勤动手,去整理一些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设置师生共剪共读专栏,师生共同搜集思想、文学方面的佳作短文,小资料、图片、小知识、信息、学习方法、名句等,以抄写、复印、剪下,自行电脑处理找印后共同粘贴专栏,内容亦可涉猎各种学科,让学生在选择过 程中广博地阅读,在处理过程中体会创造的激动,在欣赏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感受成功之喜悦,享受付出的愉悦,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将学生引人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让学生感觉语文“应该学”。语文教学宥于语文课本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是极其普遍的,如何才能改变学生对语文 “不学不行”“学又不能”“学而无用”的处境呢?除了让学生领悟汉语文学的无穷魅力及趣味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确语文学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让学生觉得“应 该学”。这就需要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诸如将自己喜欢的某一学科的英语短文翻译成汉语读给同学听;设立集体读报时间,概括某一篇散文或小说的主旨,并对该文进行分段,佳句摘抄,佳句欣赏等处理;让学生集体对其它学科的某一小节进行学习,把握主要内容,把握关键词句,课内专题性阅读课外教材;人物调查与专 访;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及作用简介等。在具体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在阅读、写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会让学生改变“学而无用”的心态,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语文教师更应当迅速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为培养健康,自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敢于超越自我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