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语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阅读:55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4/8 15:26:27
分享到: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但我们都知道,无论教材怎样更新,都不能及时适应学生的发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不过是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素材,是有待活化的材料,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  
一、找准起点,让教材“近”起来  
尽 管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但它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城乡差别等,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有一定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深入钻研教材,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 生感受语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此,教师要把教材当成仍需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及生活经验,把握好本班学生的现实起点,找准每一节课中知识的生长点,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  
寻找学习的最佳起点,从学生已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适应“学”,使教学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对教材进行创造,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语文的应用价值。在语文和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二、重视过程,让教材“活”起来  
在社会发展日渐信息化和学习化的今天,学生接触的知识和社会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在以往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要对学生经验作充分估计,摆脱教材的束缚,尊重并运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丰富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学中,我们提供给学生可探索的材料及充分的时间有界图灵机与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使教材不 断充实、完善和拓展,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鸟的天堂》原教材是为了传授写作技巧,但我们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先 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然后“换位整合”,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把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真正做到认识自我,欣赏别人,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三、适时补充,让教材“厚”起来  
在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仅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知识的教学也远远不能体现社会对人们掌握课本知识的要求,更多更好的是需要人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要的助于学生的发展,超越一点岂不更妙!有些内容在教材中没有,但在实践中非常实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予补充。例如, 看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参观游览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渠道;给亲友写信写日记,讲故事,和别人交谈等都不得是锻炼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出板报、监督社会用字规范化,参加词语接龙、演讲等都是应用语文、增长才能的好途径。在语文课中,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文章。那些脱离实际的教学 内容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大胆地删除,或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取舍,快速带过。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辩论思考的材料,使学生从课堂模拟现实性的思考中,掌握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四、合理重组,让教材“立”起来  
由 于教材在一定范围内是通用的,考虑到大局,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结构或安排顺序有可能不适合教学实际。为了使学生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教师应在整体把握教材系统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需要作出适当调整,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再创造。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知识的内部联系,注 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改变呈现方式,激活教材,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参与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  
现 有教材只适应学生接受性学习的需要。因此,必要有对一些教材作适当调整,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材内容变为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注重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国石拱 桥》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的形状,然后贴在黑板上,一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的绘画基础好,画出了让其他同学羡慕的赵州桥图形。他在画画的时,对课文也熟悉、掌握了。课后,我让同学们观察学校附近的石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同学们都作了认真观察,交来了满意的作业。  
五、适当拓展,让教材“宽”起来  
教 学不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和发展。如果能让学生依据教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探究,就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教材的开发。比如语文教学中,有些上下册教材或前后单元的课文题材相关或结构类似,将它们按相似、对比、联系进行组合,同一题目的课文,可抓住课文的“全信息元”进行 整合,引导学生比较、研读,使课堂变成“研究室”。  
教 学中,我们不能受教材束缚,仅局限于拓宽教材提供的素材,可视学生实际,适当地将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给学生一片崭新的天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喾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如教学《我的母亲》一文,先让学生从一件件小事中体会母亲的爱,了解这位坚强、无私 的母亲,体验到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后,我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怀念母亲的文章、表现母爱的诗词或名言,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母爱的伟大,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迁移运用的训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个性内容,焕发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六、联系生活,让教材“实”起来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充满语文。我们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让语文成为一潭“活”水,语文才有可能为学生愿学、乐学、善学。为此,教学时可适当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区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实践活动。  
将 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把生活中与学生学习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材料引入课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促进学生由“已知区”向“未知区”转化,经历一个从“生活到知识再到生活”的螺旋式的上升 过程,最终形成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重视拓展利用各种课外资源,使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动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深入钻研教材,在充分尊重原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创造,才能使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