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青岛中考普高与职校5:5分流 中考生扎堆辅导"加餐"

阅读:114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3/29 10:02:34
分享到:
  “现在的中学生真累,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去辅导班,周末还得培训。”近日,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初三家长跟记者抱怨说,青岛市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5:5分流的政策,把升学压力提前转嫁到了初三生身上,逼不得已,有的初中生全班总动员,纷纷上培训班。3月18日,记者在一个培训班比较集中的路口观察发现,一个半小时中,有百余名学生背着书包路过,随机询问其中的20多位,他们的目的地一样,都是去上辅导班。
  现象 学生扎堆上辅导班
  近日,孩子正上初三的学生家长王女士跟记者说,现在的初中生真是太累了,白天忙着在学校学习,晚上除了写作业,有的还要上辅导班,周末好不容易休息了,得继续去参加辅导班,简直就像连轴转的“铁人”。
  “没办法,现在中考录取率只有五成,原先属于高三学生的压力全转移给初中生了。”王女士说,一直说给学生减负,但中考录取率这么低,家长能不督促学生多学习吗?
  反映初中生比较累的家长不光王女士。采访中,多位家长表示,为了不在竞争中落后,不管家长有钱还是没钱,现在周末大都会给孩子报名上辅导班。很多人也看中了这个市场,社会上兴起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培训行业很混乱,收费也高低不一,很多贵得惊人,培训一个小时得两三百块钱。据悉,部分扎堆在小区里的私人培训机构竟是一些学校在职老师办的。
  3月18日中午12时许,记者站在宁夏路与镇江路路口,由于正是午饭时间,来往的市民不多。记者等了10多分钟,也没有发现学生的身影。随后,记者走到周边小区,发现了好几个挂在居民楼外的辅导班宣传牌。
  时间到了12点30分许,学生多了起来。在小区内,记者就碰到了三四位背着书包的学生。记者询问其中一位男生,他是青岛37中的初三学生,姓王,家里人给他找了一个数学辅导老师,在家办的班,小王每周末过来上四个小时的课。
  随后记者再次来到十字路口,学生们一下子多了起来。有家长开车送过来的,有三五同学一块坐公交车来的,还有从周边小饭馆里结伴出来的。十字路口处有个大型培训机构,记者跟着部分学生发现,小部分学生进入这家培训机构;还有一些学生走进了镇江路附近一家规模较小的培训机构;其余大部分的学生都流入周边小区。
  到13点30分许,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经过十字路口附近的学生已经有百余位。而记者随机采访了其中的20多位,上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都有,他们都是要去“加班”培训的,其中大多数为初中生。
  记者采访的20多位学生中,只有一位是小学生,还有三位是青岛58中的高二学生,其余的都是初中生。他们所属的学校比较分散,青岛37中、青岛43中、青岛47中等学校都有,培训的内容都是文化课。
  “同学,你是去上辅导班吗?”记者询问一位青岛43中的初三学生。“对。”“在辅导机构吗?”“一个老师自己办的班。”“我有个妹妹想找个数学老师,能介绍个老师吗?”“我以前跟着老师学过数学,教得很好,就是有些贵。”
  “公办学校的老师教吗?”“对。”随后记者表示还想辅导其他科目,该同学又给记者留了几个电话。随后,记者拨通了一位李姓老师的电话。她自称是青岛市43中的老师,因为学校有事,她暂停了家中辅导班。“你清明节的时候带孩子过来吧,我给他做个测试先看看。”该老师说。
  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局长徐剑波
  上辅导班是从众心理,确实存在课业负担较重现象
  3月26日,记者采访了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徐剑波。谈到初中生周末“加班”的普遍现象,徐剑波告诉记者:“这和家长的认知心理有关,家长总觉得我的孩子不学是不是别人就要学啊,去上了辅导班后更放心、安慰一些,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国家没有不准学生上辅导班的规定,这是个人行为。但我认为给学生增加过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徐剑波说,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比例协调发展是国家大政策,国家根据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了职普比例协调发展的基本政策,“这不是青岛市自己的政策,5:5的比例是国家的大政策,职普比例相当协调发展,全国都是这样。”
  “我个人认为,确实存在这种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些现象。现在,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说均衡教育资源,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需要均衡,从硬件设施、到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要均衡发展,目的就是不管你在哪个初中,大家受到的教育是相当的,当然现在还没完全达到均衡。”徐剑波同时告诉记者,每年中考时,特别是一些好的高中招生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平均分配到各个中学,像指标生、直升生,不管学生所处的初中是什么档次的初中都有份,比例都是一致的。
  市教育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市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5:5的政策已经实行十多年,这样的政策是为了促进普职协调发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转变观念,一部分学生完成不了初中学业,即使上了普通高中还是跟不上,既然这样,为何不提前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去职业高中学习呢?现在从职业教育出来,就业率非常高,不过大部分都得学习工科,出来工作以后可能费点力,社会上的观念是,毕业了坐在办公室就好,这种观念需要转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的孩子就是适合去动手操作,而不是在大学里学理论。另外现在初中生可以读3+2的大专。”
  心理辅导老师
  初中生不成熟,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
  与高考之路越来越宽相比,中考考进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占比例没有改变。只有一半的学生能考进普通高中,进而有考进普通高校的机会,而剩下的一半考生只能进入中职学校。2011年,青岛市市内四区毕业生13400人,其中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600人。剩下的6800名初三学生则需要自行选择成为中职生。
  早在1979年,青岛市就开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到1986年,青岛市职业高中招生数当年达到15163人,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5:5左右。2005年以后,这一比例被基本确定为5:5至今。而从青岛市未来十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来看,这一比例将会继续保持不变。
  中考自实行“5:5”调流政策以后,巨大的升学压力转移到了年龄更小的初中生身上。如此“压力山大”,他们的肩膀能否担得了?记者咨询了青岛9中负责学生心理方面工作的纪老师。她跟记者说,相比较于高三学生,初中学生在身体、心理方面肯定是更不成熟。“国家制定政策是人才分配综合考虑制定的,但是如果家长过分地给学生制造压力,效果会适得其反。”
  记者调查
  为了上辅导班,有学生从学校早退
  针对这个现象,记者随机采访了四所不同中学的初中学生。调查发现,不管是教学成绩好的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也不管是尖子生还是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放学后或周末,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几乎都是全班总动员“加餐”培训,有的学生为了赶去参加辅导班,甚至还没放学就提前离校。
  3月17日是星期六,记者随机电话采访了4所中学的5名初三学生,当天5名学生均参加了辅导班,其中有3人当时正在辅导班上课。在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上初三的小晶和小佳都在周末参加了辅导班。小晶告诉记者,自己和小佳班里的同学几乎都参加了辅导班,“大家不是在培训机构,就是在老师家里,反正一到周末就去上辅导班,太累了。不管是学习成绩差的还是学习好的,都要去上。”
  3月17日11时,记者联系到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上初三的小佳时,小佳刚刚从老师家里走出来,“我刚补完课,正要回家吃饭呢。”3月17日14,记者拨通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学生小林的电话,小林说:“我正在上辅导班呢。”“哪个培训机构的?”“没名字,就是老师自己办的班。”
  青岛39中的初三学生小月告诉记者,“同学们都去上辅导班,我只好去上了。”青岛47中的小胡告诉记者:“到初三了,几乎每个同学都在上辅导班,我们大部分都在老师家里上,也有去新东方英语学校、赛思外语学校等培训机构上的。”
  记者采访发现,学生们已经不光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加班”上辅导班,一些初三学生连正常上课日的晚上也开始“加班”。正在青岛市实验初级中学上初三的小晶对记者说:“一些同学很疯狂,有的同学不光周末,连正常上课日的晚上也开始参加辅导班。我们下午5点半放学,少数同学还不到放学时间就赶回去上辅导班了,下午5点就提前走。我觉得这么累挺没必要的,平时自己在家学习应该可以了,不会的第二天也可以问老师。”不过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小晶也在周末报了个辅导班。
12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中考资讯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