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异地中考:济南开放流入地中考 加大中考竞争压力

阅读:35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3/22 10:23:49
分享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享教育公平
  3月21日7:30,身穿深蓝色校服的刘丽早早地来到济南普利初级中学,该学校是济南公办的打工子弟定点学校。离中考不到3个月了,学生们的脚步也变得匆匆起来。
  刘丽是初三·一班的学生,跟随父母从河南老家来济南已经6年了。“我们班里有十几个考高中的,我已经和爸妈商量好了,也要考。”留着齐耳短发的刘丽,说到中考语气坚定。
  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纮说,济南市现行政策规定,考生只要有济南市户籍或学籍其中之一,就可参加济南市中考,入读普通高中和中职。
  开放,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了教育公平和普惠的阳光!普利中学初三·一班班主任王惠莹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初三有两个班,每个班里有30名学生,每年考上高中的有十几个。像省实验、山师附中这样的名校每年也有三四个考上的。”
  截至2011年底,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84085人,占城区在读中小学生总数的14。2%,占了近1/7。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增加到了56所,分布区域扩展到全市范围,定点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到52。6%。2011年,济南市参加初三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的考生共有61000多人,比上年增加了6000多人,增量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在中考生7个里面已经有1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王纮说。
  加大中考竞争压力
  在济南市区,槐荫、天桥、历城三个区,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居住地。周边的高中,也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首选。
  济南九中,是济南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坐落在槐荫区。“2000年以前,每年也就二三十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过择校来九中就读。从2004年济南开放流入地中考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幅增多,现在一个年级600名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120名左右,占了1/5,最少的年级也有大约100名。”济南九中校长张华告诉记者。
  而见到记者,济南市教育局分管招生工作的一位负责人直摆手:“最好别再报道这个了。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第一,我们不能拒绝;第二,我们确实有点承担不了。”像2011年,尽管中考生一下子增加了6000多人,但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仅比上年增加了265人,“中考竞争压力太大了”。他说,别说九中,像黄河以北的一些弱势高中,虽然偏离市中心,可还是每年也人满人患。
  流动人口在城市接受初中后教育的动因是什么?这位负责人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存在城乡基础教育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有相当一批农民工子女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二代移民”。
  但是,高中阶段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性质,投入渠道来源于当地财政,因此,各个城市基本上只根据户籍人口来考虑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设置。但大量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到来,形成了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因为教育资源有限,无论从财力、物力,还是人力等方面,济南都有点‘撑’不住了!”这位负责人表示。
  张华提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济南市公办普通高中并不收取学费以外的借读费或择校费。从中考选拔、入读高中、各类收费,以至推荐省级三好学生等等,和拥有济南市户籍、学籍的学生待遇完全一样。”
  她说,这些孩子中有些成绩很不错,是能考上一本学校的,但是,学校也没法留,因为按照现行高考政策,他们只能回户籍所在地高考,即使考上北大、清华也与济南的学校无关。“等于我们学校白出力没收成。以前以高考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我们是很吃亏的。”好在山东近年实施素质教育,不以高考升学率来评价学校了。
  异地中高考应稳步推进
  “这部分考生由于大多没有济南市户籍,要回户籍所在地高考。所以,一到高考报名时,班里的位子就空了一片。”张华说。山东高考实行自主命题,对来济务工人员子女中的省内考生还好说,不论学习内容还是高考模式都是一样。但对省外来济的务工人员子女来说,由于所学课程和他们当地都不一样,高考模式也不一样,他们大多在高二年级下学期,就转回户籍所在地高中学习备考了。
  济南九中高三·二班的刘磊,3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从菏泽来到济南,但由于父母收入不高,一直没能在济南落下户口。“我当然希望能在济南参加高考,还可以享受济南降20分的优惠,但我不是济南人,这是没办法的事。”刘磊一脸愁容。
  刘磊说:“不久前回菏泽高考报名,但在老家找到能接收我报名的高中学校都很难。”好在听说山东到2014年全部放开非山东户籍考生在山东高考,同时,要全面取消高考的“省属线”、“市属线”、“济南、青岛线”,全省实行一条线,这样在哪考试就都一样了,“盼望对到异地学习的山东省内考生也会有更多好消息。”他说。
  王纮说,现行的教育财政体制下,基础教育经费主要由区县负担。这种收益与成本负担的不匹配,是政府不愿意接纳非户籍学生进入所属公办学校的重要原因。他建议,如果实行流入地中考,非户籍高中生的财政投入经费与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经费一样,应该以流入地省、市为主,由中央、省、市和区县共同分担。同时,公办学校是否可以适当收取学费以外的借读费或择校费?
  “开放非户籍考生高考,要先从开放流入地中考开始。”王纮提出,政府可以考虑建立一种合理的积分制,综合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工作时间的长短、其子女在城里读书时间的长短、其为城里所作贡献的大小等指标。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包括其是否有固定住所、是否符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等来酌情打分,逐步解决其子女读高中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要对所在地的教育资源,比如高中的资源、高校的资源进行统计,根据情况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分配一定的名额,然后采取公示的方式提前一年告知。这样,家长可以根据情况自由确定,要么让孩子在当地上高中参加高考,要么尽快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相关链接
  流入地中考
  2003年10月,山东省政府有关通知中提出: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可以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录取条件、收费项目和标准与流入地常住户口学生一视同仁。次年,济南市就开放了流入地中考。
  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上海、天津、山东、福建、海南、安徽6个省(直辖市)出台了相关文件,并且也多是以职业学校作为突破口。在山东各市推进程度也不一样,比如潍坊市规定,非潍坊市户籍的学生,原则上只发给义务教育证书,不参加高中招生录取。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中考资讯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