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福建泉州教科所专家解读2012中考考试说明

阅读:35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3/16 13:42:22
分享到:
  近日,《2012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出台,分别对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历史等七个学科作了考试规定。
  今年各学科的命题、考试范围、难度等基本保持稳定,仅在试卷结构、试题示例方面有微调。同时,英语、数学继续为学习困难生设置10分低难度的附加题。
  今年的《考试说明》分别对考试作了哪些规定?根据《考试说明》,学生下一阶段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泉州市教科所各学科教研员进行解读,并给出复习建议,供考生作为参考。
  【语文】 陈怀朗(泉州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
  解读
  今年试卷题型基本没有变化,考试难易程度易、中、稍难占分比例为8:1:1。试卷结构为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三大块。分值比例约为: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0%左右、阅读40%左右(其中现代文阅读占40分、文言文阅读占15分、名著阅读占8分),作文40%。
  建议 重视课本 备考切记20字
  相对于理科,学生对语文容易产生“毫无头绪”的感觉。语文知识多而泛,在复习中,学生首先要做的是扎实基础,有意识地梳理知识网络,比如必须要识记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的生字的音、形、义,语法、修辞,同样要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子、其、以、而、为、于),掌握文言文诗词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辨析词类活用现象。
  复习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重视初中所学的6本语文课本,因为它们是初中语文学习的载体。对于阅读,切记这20字:词语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要以单元提示的阅读方法重读文章,“吃透”文意、掌握相关的写作方法。讲究复习方法,如运用分类归纳法将课文分门别类,比较异同,便于深入理解。做好预习工作,对于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或与同学合作探究,或向老师求教,及时补缺补漏。此外,这6本书中的文章也是学生作文很好的素材。至于作文,除了积累材料外,学生还要多看看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数学】张白翎(泉州市教科所数学教研员)
  解读
  试题按其难易度分为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试题难度控制:易、中、稍难,占分比例为8∶1∶1,合格率达80%。
  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选择题占14%,填空题占26.7%,解答题占59.3%(其中选择题约有7小题,填空题约有10小题,解答题约有9小题),全卷总体量约为26题。同时,试卷还面向学习困难生设置难度较低的附加题(共10分),如果考生全卷得分低于90分(及格线),则附加题得分将计入全卷总分,但计入后全卷总分最多不超过90分;如果考生全卷得分已经达到或超过90分,则附加题得分不计入全卷总分。
  建议
  挖掘数学本质和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更注重全面的把握,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此次《考试说明》变化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样题上稍有调整,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在对知识的理解上面,要注重挖掘题目中所包含的数学本质问题,以及渗透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英语】 吕吉庆(泉州市教科所英语教研员)
  解读
  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英语试卷难度值控制在0.8左右,易∶中∶稍难的比例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考试形式包括两个部分:听力部分(20%)和笔试部分(80%)。听力部分测试基本语句理解,初步交际运用语和短文理解等。笔试部分测试词汇、语法、日常交际用语、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
  建议 掌握基础强调细心
  今年《考试说明》英语的考试内容、要求、形式等方面相较去年基本没变。学生下一步的复习首先还是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多花时间在课本之上。其次,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老师上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以学生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薄弱之处,就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不同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初中英语一般考得比较细,得高分比较难,因此,学生复习、考试都需细心。接下来的中考市质检,出题方向主要也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而执行的。《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学生要去做一做,熟悉一下。
  【思想品德】 廖世平(泉州市教科所政治教研员)
  解读
  对比2011年,2012年《思想品德考试说明》稳中求变,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考生可携带课本和《时事》等材料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题型结构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各占50%;考试内容分为:“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25%,“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时事”约占20%,能级要求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预见,中考思想品德依然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密切联系。
  建议 注意热点与知识点的结合
  选择题占了一半份额,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注重知识积累,掌握扎实,熟悉所拥有的材料,并构建整体框架,在考前可以为材料写一张目录,方便考时查找;第二轮复习需多留意这一年来的重大时政热点,并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紧密结合;第三轮复习主要以综合模拟训练为主,考题一般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设问,考生答题时,要注意审题,理清题意,答题步骤要符合题目,避免答非所问。
  【物理】 周志宏(泉州市教科所物理教研员)
  解读
  今年试卷题型基本没有变化,考试难易程度易、中、稍难占分比例为8:1:1。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44分)、填空题、作图题(6分)、简答题(4分)、实验探究题(28分)、计算题(18分)。
  建议 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方面偏弱,建议中考前的冲刺阶段,学生要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好方法,同时要注重思考,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
  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主要还是以此为主。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要多留心身边发生的与物理现象有关的事物,观察其变化并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形成综合能力。
  【化学】 洪碧瑜(泉州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
  解读
  今年化学试卷结构与去年一样,基本保持稳定。考试难易程度易、中、稍难占分比例为8:1:1;试卷满分100分;试题的四大题型为选择题(约占30分)、填空与简答(约占30分)、实验与探究(约占30分)、计算题(约占10分)。
  建议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1.探索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能力。复习前期,严格要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系列化学用语读、写的规范,采用逐个过关、分组竞赛等方式、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用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等。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考生要进一步明确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明确重要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描述现象,根据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学会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的关系,体验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与探究能力。
  【历史】陈木兴(泉州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
  解读
  《考试说明》部分进行微调。考试分布为中国史约占50分,乡土历史约占10分,世界史部分约有40分,世界古代史只占10分。今年删掉了:了解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历史,知道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增加了: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建议 改变开卷考不练习观念
  复习应依据考试说明,立足课本,变换角度,学会从课本(包括文字、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忌死记硬背;要改变开卷考,有书可查、平时可以不学习的错误倾向。上课前几分钟,老师应对上一节课内容进行检测,当堂反馈。平时考试可开卷与闭卷;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审读题目关键词的训练,并从解题方法和技巧上给予指导,抓好规范化答题训练。
 
     来源:泉州网  编辑:中考资讯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